安装工作选在了三号炼钢炉。
这台炉子已经用了十几年,各种毛病都有,是厂里最难伺候的设备之一。沈良反倒觉得这正好,要是连这样的老炉子都能控制好,其他设备就更不在话下了。
炉长老李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一听说要在他的炉子上装什么自动控制系统,当场就不乐意了。
“我这炉子干了二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用得着你们这些小年轻来指手画脚?”
老李的语气很冲。旁边几个工人也跟着起哄。
“就是,咱们靠的是经验,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
“万一出了问题,这责任谁担?”
沈良早料到会遇到阻力。国营厂里的老师傅都有自己的脾气,轻易不会接受新事物。
“李师傅,我们不是来添乱的。”沈良放低姿态,“您的经验我们都佩服,但人总有疲劳的时候。这套系统就是为了减轻您的负担。”
“负担?”老李冷笑一声,“我看是你们想抢我的饭碗吧?”
这话说得就有点过分了。车间主任连忙打圆场:“老李,厂长都同意了,你就配合一下。”
老李憋着一肚子气,最终还是没敢公然反对。毕竟厂长的命令在那儿摆着。
“行,那就试试。不过我把话说前头,出了问题可别怪我。”
沈良松了口气。有阻力总比没人配合强。
安装工作从第二天开始。为了不影响生产,只能利用换班的间隙抢时间。
王明负责固定传感器,张涛和李华调试控制线路,沈良则协调整体进度。
炉前的温度高得吓人,就算隔着防护服,也能感觉到烤得慌。
“沈工,这温度传感器装在这儿合适吗?”王明擦着汗问。
沈良仔细观察了一下炉口的位置:“再往下移十公分,避开主火焰区。”
“明白。”
传感器必须既能准确测温,又不能被高温烧坏,位置的选择很关键。
老李站在一旁冷眼旁观,时不时发出一声冷哼。
“这能行?我看悬。”
沈良没搭理他,专心指导安装。跟这种固执的老师傅争辩没意义,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更麻烦。炼钢炉内部气压变化剧烈,普通传感器根本受不了。沈良特意选了耐高压型号,还在接口处加了减震装置。
“这个阀门要拧紧,不能有一点漏气。”沈良叮嘱道。
张涛小心翼翼操作着扳手。一滴汗珠从额头滑落,在地面上瞬间蒸发。
控制箱安装在离炉子十米远的控制室里。这里相对凉快,但空间狭小,布线很费劲。
李华趴在地上,把一根根线缆穿过预留的管道。
“这也太挤了,根本没法弄啊。”
“慢慢来,别急。”沈良递过去一瓶水,“咱们时间还够。”
整整三天,四个人几乎没怎么休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但看着系统一点点成型,所有辛苦都值了。
第四天上午,硬件安装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调试。
沈良打开控制箱,检查各个模块的连接。每一根线、每一个接口都要反复确认,不能有丝毫马虎。
“温度传感器信号正常。”王明报告。
“压力传感器也没问题。”张涛跟着说。
“电机响应测试通过。”李华最后确认。
沈良在记录本上打了个勾:“好,准备试运行。”
老李听说要试运行,立马凑了过来。
“你们真要在我炉子上试?”
“李师傅放心,我们先用手动模式。”沈良解释道,“系统只负责监测数据,不会干预您的操作。”
这个说法让老李稍微放心了点。他倒要看看这帮年轻人能整出什么名堂来。
试运行开始了。
沈良盯着控制面板,上面显示着实时的温度和压力数据。
1420度、1.2个大气压。
数据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老李按照自己的习惯操作着炉子,时不时瞥一眼控制面板。
“这温度准吗?”他问道。
“误差不超过五度。”沈良答道。
老李撇撇嘴,显然不太相信。他掏出自己用了多年的测温仪,对着炉口测了一下。
1418度。
跟控制面板显示的几乎一致。
老李愣了一下,又测了几次,结果都差不多。
“还挺准。”他嘀咕了一句。
沈良心里暗喜,但脸上不动声色。要让老李彻底信服,光靠数据准确还不够。
下午三点,炉温突然开始下降。
老李经验丰富,立刻察觉到了异常:“送风量不够,得加鼓风。”
他正要调整鼓风机,控制面板上的警报灯亮了起来。
“检测到温度异常下降,建议增加送风量20%。”
系统给出了跟老李一样的判断。
老李看着面板,眼神有些复杂。他按照系统建议调整了送风,炉温果然很快恢复正常。
“这玩意儿还真管用。”旁边的工人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