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深邃地看着林弈,仿佛要将他看穿,话锋却又是一转,语气变得有些沉重:“然则,知易行难。譬如当下,北地数州,旱魃为虐,蝗灾继之,赤地千里,流民载道。朝廷虽竭力赈济,亦是杯水车薪。若依小友之见,此等天灾之下,又如何维系这‘人和’之根本与尺度?”
他看似在讨论灾情应对,实则抛出了一个更宏大也更尖锐的命题——在极端困境下,如何维持统治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人和)。这已近乎一场针对未来官员的策问面试。
林弈心念电转,知道这是最关键的回答。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天灾虽酷,尤甚于**。小子以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核心仍在‘民心’二字。其一,赈济之道,首在‘速’与‘实’,钱粮速达,杜绝贪墨,使民得活命之资,此乃维系‘根本’之底线;其二,信息之道,贵在‘明’与‘导’,朝廷举措,灾情实况,须明告天下,既可安民心,亦可聚民力,防谣言惑众,此乃稳固‘尺度’之要务;其三,长远之道,在于‘疏’与‘备’,组织流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稳固农本,并完善常平仓等备荒之策,示朝廷长久安民之心。若能如此,纵天灾肆虐,民心不失,则‘人和’可保,邦本不摇。”
他再次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三个层面:快速有效的赈灾、透明积极的信息引导、长远的以工代赈与防灾准备。将抽象的“人和”在极端情境下具象化为可执行的策略。
周文渊沉默了。他深深地看着眼前这个目光坚定、侃侃而谈的少年,心中波澜起伏。此子对时局的洞察,对民瘼的体恤,以及对治国方略的思考深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已不是一块璞玉,而是一块几乎无需雕琢便已光芒内蕴的美玉!假以时日,若不走错路,必为国之栋梁!
文会又持续了片刻,但周文渊的心思已不在此。他起身告辞,众人恭送。
经过林弈身边时,他脚步微顿,仿佛只是随口一提,声音低沉,仅容林弈一人听见:
“北地旱蝗,朝廷忧心,亦是尔等读书人,将来或需直面之困局。小友好自为之。”
言罢,不再停留,随着师爷飘然离去。
林弈站在原地,咀嚼着那句意味深长的临别赠言。“朝廷忧心”、“将来或需直面之困局”、“好自为之”……这绝不仅仅是一位清客的感慨。
他望着周文渊离去的背影,心中已然明了,这位“周先生”,恐怕就是那日市集轿中之人,身份地位,远超想象。
而对方留下的关于“北地旱蝗”的命题,如同一颗种子,悄然埋在了他的心田。他知道,县试,或许已不再是他人生的唯一焦点。一条更广阔,却也更具挑战的道路,似乎已在那位贵人的暗示中,若隐若现地展现在眼前。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天命寒门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