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物局的紧急来电像道惊雷,劈碎了刑侦支队清晨的宁静。陆沉刚把跨国文物案的卷宗归档 —— 封面照片里,从佛罗伦萨追回的明代青花还泛着温润宝光,钢笔尖还沾着归档印泥的朱色,电话那头文物局局长的声音就发了颤:“陆队!清龙山!唐代古墓!昨晚被人盗了!盗洞打得比专业考古队还规整,主棺室怕是被搬空了!”
陆沉捏着听筒的指节泛白,余光扫过墙上的市地图 —— 清龙山在城郊三十公里外,去年刚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队上个月才完成勘探,还没来得及申请发掘许可。“苏衍,备车!” 他抓起椅背上的警服,扣子扣到第二颗就往外走,“带齐勘察工具,尤其是古墓结构图谱和毒气检测仪。”
苏衍早把《唐代墓葬形制图鉴》塞进勘察箱,还多带了两副考古专用棉布手套:“刚跟省考古所联系,他们的人已经在山上了,叫林溪,负责清龙山古墓群三年了。” 两人冲下楼时,警车的引擎已经预热,轮胎碾过支队门口的积水,溅起的水花里还映着刚升起的朝阳。
去清龙山的路是盘山土路,晨雾像薄纱缠在半山腰,车轮压过碎石子发出 “咯吱” 响。快到山脚时,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 —— 村民们举着手机,围着警戒线议论纷纷,有人说 “这墓是唐朝的官老爷墓,前阵子还看到有光从山里透出来”,有人攥着刚挖的野菜,说 “昨晚听到山里有动静,还以为是野猪,早知道是盗墓的,就该喊人”。警戒线外停着辆银灰色越野车,车身上 “省考古研究所” 的蓝色徽章被晨雾打湿,显得有些模糊。
一个穿卡其色工装服的女人蹲在盗洞边,后背绷得笔直,手里的洛阳铲斜插在土里,铲头沾着带朱砂的夯土。她听到脚步声,猛地回头,高马尾甩过肩侧,额前碎发贴在汗湿的额角,脸颊沾着块黄泥,却丝毫不影响那双眼睛的亮 —— 那是种见过千年文物后,对历史遗存近乎偏执的光。她的工装裤膝盖处磨出了毛边,帆布包上缝着枚褪色的考古队徽章,边缘还绣着个小小的 “林” 字。
“林溪,省考古所的。” 她站起身时,手指还下意识攥着洛阳铲的木柄 —— 那木柄是老枣木的,握痕处被磨得发亮,“这把铲是我爷爷传的,他当年挖过唐代墓,教我‘探土看层,辨土断代’。” 她指着盗洞,语气快得像打机关枪,“直径 80 厘米,竖井式打法,洞壁每 30 厘米就有一道水平刮痕,是用‘清土铲’修的 —— 盗墓的是老手,至少五年经验,知道唐代古墓主棺室多在墓室中轴线 1.5 米深处,没走一点弯路。”
陆沉蹲下身,指尖捻起一点夯土 —— 土粒细腻,混着细碎的朱砂粒,在指尖搓开时,有淡淡的微苦气息。“唐代高等级墓常用朱砂拌糯米浆夯土,防虫防腐,” 苏衍翻开《唐代墓葬形制图鉴》,指着其中一页唐代从五品官员墓的剖面图,“你看这分层,表层是耕土,中间是黄土,最下面是朱砂夯土层,厚度 18 厘米,正好符合从五品官员的墓葬规格 —— 盗洞直接打穿朱砂层,说明盗墓者知道这层的厚度,要么有详细图纸,要么提前探过墓。”
林溪眼睛一亮,连忙从帆布包里掏出张泛黄的图纸,纸边被反复折叠磨出了毛边,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古墓群的分布,红圈里的被盗古墓旁,有手写的批注:“唐从五品墓,前堂后室,左俑右器,青瓷俑 12 件(文官 6、武官 6),鎏金铜灯 2 盏”。“这是我们上个月刚测的图,” 她的指尖划过批注,那字迹带着老派的笔锋,“是我爷爷的笔记,他去年走的,走之前还说要亲自挖这个墓,看看唐代官俑的衣纹是不是‘一针到底’。”
她顿了顿,语气沉了下来:“这图除了考古队的五个人,就文物局局长、副局长张诚,还有文物科的两个主任看过。上周开会我带了原件,张诚中途出去过十分钟,回来时图纸还在,但他攥图纸的手都白了,还反复问‘主棺室的俑有没有标注尺寸’—— 我当时忙着跟局长确认古墓群的保护范围,没多想,现在想…… 他根本是在确认文物的价值!”
陆沉的眉峰骤然拧紧 —— 三年前处理宏业染料厂污染案的画面突然清晰起来。当时厂区施工挖出一批唐代陶片,张诚作为文物局代表来协调,别的专家都在看陶片的纹饰断代,他却反复扒拉着陶片堆问 “有没有完整的俑”,甚至想把一片带衣纹的陶片塞进兜里,说是 “带回局里做研究”,最后被陆沉以 “文物需现场登记” 拦下。“小李,查张诚的行踪,” 陆沉摸出对讲机,声音冷得像山间的晨雾,“昨天下午后的所有记录,包括请假条、交通监控、手机通话记录 —— 重点查他有没有往外地跑的迹象。”
“陆队!有线索!” 小李的声音很快从对讲机里传来,背景音里还能听到敲击键盘的声响,“张诚昨天下午两点请假,理由是‘去邻市考察唐代陶片遗址’,但邻市考古所根本没这个项目!他家里没人,办公室抽屉里少了本《唐代文物图录》,手机关机前最后联系的是个无登记的虚拟号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途缉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文途缉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