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藏在展厅后侧,是间朝南的房间,清晨的阳光斜斜切过窗棂,在胡桃木修复台上投下长方形的光斑。台上铺着米白色的无绒布,十二件唐代青瓷俑按 “文官左、武官右” 的顺序排列,像极了唐代墓葬里的原始布局。林溪穿着雪白的修复大褂,袖口别着爷爷传下来的银质镊子 —— 镊子尖被磨得发亮,是爷爷当年修复汉代陶俑时用了二十年的工具。
她正俯身对着最右侧的武官俑,手里捏着一把 0 号羊毛刷,刷毛细得像蚕丝,蘸着微量的蒸馏水,轻轻拂过俑身铠甲片上的土锈。“这处土锈渗进了开片缝里,得用乙醇软化,再一点点挑出来,” 她头也没抬,声音轻得怕惊到文物,“要是用硬刷子,会把开片里的原始釉色带下来,就再也补不回去了。” 修复台旁的显微镜下,放着一小片从俑身取下的土样,在 40 倍放大下能看到细小的石英砂 —— 是清龙山特有的土壤成分,和墓葬里的土样完全吻合,确认陶俑没有被掉包。
“林小姐,你的拿铁,加两勺糖,没放奶泡。” 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小李拎着纸袋走进来,胳膊上的创可贴还没撕,是之前抓老刘时留下的。他轻手轻脚地把咖啡放在修复台角落,生怕碰到旁边的溶剂瓶 —— 那是装着 10% 乙醇的棕色玻璃瓶,标签上用铅笔写着 “仅用于青瓷俑去锈”,是林溪亲手贴的。
小李趴在台边,下巴枕着手臂,看着林溪手里的武官俑:“这个俑的铠甲片真细,比我指甲盖还小,唐代工匠怎么刻出来的?” 他的手指悬在俑身上方,没敢碰,只是轻轻比划着铠甲片的纹路,“你之前说,这个俑按的剑是‘环首刀’,对吧?我在博物馆见过复制品,比这个俑手里的大好多。”
“唐代官俑的兵器都是按比例缩小的,” 林溪终于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脖子,接过咖啡抿了一口,温度正好,“这个武官俑高 23 厘米,环首刀只有 5 厘米长,刀刃的弧度和博物馆的真品一模一样 —— 工匠是照着实战兵器刻的,连刀鞘上的缠绳纹都没省略,你看这里。” 她用镊子轻轻挑起俑身腰间的 “刀鞘”,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如发丝的阴刻纹,是模拟麻绳缠绕的痕迹。
小李凑到显微镜前,眼睛瞪得圆圆的:“真的有!比我手机充电线还细,太厉害了!” 他转头看向林溪,阳光落在她的发梢,修复大褂的领口沾了点乙醇的痕迹,却丝毫不影响她眼里的光 —— 小李突然觉得,认真修复文物的林溪,比展厅里的任何一件古董都要耀眼。
就在这时,林溪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动着 “省考古所” 的名字。她接起电话,原本放松的肩膀瞬间绷紧,握着咖啡杯的手指泛白:“什么?汉墓群被盗了?哪个墓?玉璧还在吗?” 挂了电话,她抓起帆布包就往门口冲,大褂的下摆扫过修复台,差点带倒溶剂瓶,小李眼疾手快地扶住:“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城郊双乳山汉墓群,1 号墓发现盗洞,里面的诸侯王玉璧不见了!” 林溪的声音带着急意,帆布包上的考古队徽章晃得厉害,“那是汉代楚王的随葬玉璧,直径 25 厘米,上面刻着‘游龙戏珠’纹,是国家一级文物,比清龙山的青瓷俑还珍贵!”
小李立刻掏出手机拨给陆沉,脚步没停地跟着林溪往外跑:“陆队,双乳山汉墓群被盗,丢了件汉代玉璧,我们现在过去,你们尽快赶过来!” 他跑的时候特意走在林溪外侧,避开路边的积水 —— 林溪穿的是考古队的帆布靴,怕沾水后打滑,“别慌,我们跟陆队一起,肯定能把玉璧找回来。”
双乳山的晨雾还没散,汉墓群的封土堆像两座小山,1 号墓的盗洞就在封土堆东侧,直径 60 厘米,比清龙山的盗洞更窄,却更规整。几个考古队员围着盗洞,脸色焦虑,手里的洛阳铲还插在土里,铲头沾着带炸药残留的黄土。“林溪,你可来了!” 队长老陈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块碎土,“这盗洞用了‘洛阳铲定位 + 定向爆破’,洞壁用钢钎修过,连一点土渣都没有 —— 盗墓的是老手,还有专业设备!”
林溪蹲下身,拔出自己的洛阳铲 —— 枣木柄上还刻着爷爷的名字,铲头缓缓探进盗洞,每下探 10 厘米就提上来观察:“土层里有炸药残留,是军用的 TNT,混了 RDX,威力大还不会震碎周围的墓壁,” 她捏起一点带炸药味的黄土,放在鼻尖轻嗅,“这种炸药管控极严,市面上买不到,肯定是从黑市流出来的。”
盗洞底部传来微弱的土腥气,林溪用手电筒往里照 —— 洞壁上有明显的螺旋状划痕,是爆破后用 “清土钻” 修的,比清龙山盗洞的工艺更复杂:“他们精准定位到了主棺室的玉璧位置,没碰其他随葬品,目标明确,肯定提前踩过点,甚至有墓群的勘探图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途缉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文途缉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