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也吹进了体制内。
秦念慈正在主持修订《乡土宪章》第二版,一份由数万民众联名提交的民间草案,赫然提出了一条“沈昭岐条款”——建议设立国家级的“无名贡献奖”,用以表彰那些在乡土建设中做出巨大贡献,却拒绝留名、拒绝被报道的幕后英雄。
条款引发了激烈的辩论。
听证会上,一位在事故中失去双腿、靠着电商项目重新站起来的农人,摇着轮椅来到发言席。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瞬间安静。
“我……我不要什么奖。我只想把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送到那些和我一样,曾经饿到发慌的人手里。这就够了。要是给他知道了,他也不会要。”
秦念慈当场拍板,采纳该条款。
但她将奖项名称从“无名奖”改为了“回音奖”,并亲自增补了一条核心规定:任何获奖者,必须在领奖后的一年内,将这份荣誉以任何形式,转赠给另一位值得这份荣誉的人。
她在会议纪要的结尾处写道:“纪念的本质,不是为了凝固一段过往,而是为了让善意继续走动,生生不息。”
几天后,秦知语站在日内瓦国际可持续发展论坛的聚光灯下,面对着一位外媒记者的尖锐提问:“秦女士,您所推动的这套举世闻名的助农模式,是否可以被看作是在延续沈昭岐先生的精神遗产?”
秦知语优雅地微笑着,回答滴水不漏:“我不知道沈先生此刻身在何方,我只知道,现在,在我的国家,至少有三百万人,在用他的方式思考和行动。遗产是静止的,而我们是流动的。”
回程的万米高空上,她翻阅着手机新闻,一条关于某头部主播因虚假助农、数据造假而被全网封杀的报道刺痛了她的眼睛。
然而,评论区最高赞的几条留言,却让她陷入了沉思。
“学了皮毛,没学到骨髓。这不是沈昭岐教我们的。”
“但凡看过他直播的人,都不会干出这种事。”
“把他当流量密码,活该被反噬。”
她忽然醒悟。
真正的传承,不是培养一个又一个复制品,而是建立一个拥有强大共识、能够自我净化和纠错的生态系统。
当有人走错路时,整个系统会自发地将他排斥出去。
飞机尚未落地,秦知语已经连夜修改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核心KPI,将沿用多年的“主播个人影响力指数”和“单场GMV(商品交易总额)”,大笔一挥,改为了“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数”和“产业生态健康度”。
夜色渐深,怒江奔腾的涛声如雷。
江边一间简陋的驿站里,沈昭岐默默地听着壁炉前几个年轻志愿者的争论。
“我们现在做的事,到底算不算继承了他的事业?”一个女孩迷茫地问。
“当然算!”另一个男生立刻反驳,“他是光,我们就是他投下的影子。光在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不对。”一个一直沉默的眼镜男扶了扶镜框,缓缓开口,“这个比喻不对。他不是光,我们也不是影子。他是风,我们是树。风来之前,我们就在这里了。只是风吹过之后,我们的枝干才学会了如何摇摆,如何将种子送向更远的地方。”
沈昭岐的眼神动了动,他站起身,往快要熄灭的壁炉里,默默添了一大块柴。
火光重新熊熊燃起,映亮了每个人年轻而坚定的脸。
他没有打扰他们,转身悄然离开。
在驿站那本厚厚的留言簿上,他只写下了一句话:
“别问我去了哪里,问你们要走向哪里。”
次日清晨,驿站老板惊讶地发现,那本被无数旅人视若珍宝的留言簿,竟被人齐整地剪下了一页。
而那一页,正被人用图钉牢牢钉在了村口的公告栏上。
那句“别问我去了哪里,问你们要走向哪里”的下面,贴着一张崭新的倡议书,号召村民们整合资源,建立一个属于怒江大峡谷的数字化农产品集散中心。
倡议书的署名处,一片空白。
但只有驿站老板这个本地老人才知道,倡议书里的核心规划思路和那几句关键口号,分明就是十五年前,一个路过此地的年轻人,酒后吐露却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演讲稿片段。
夜色中,沈昭岐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崎岖的山路上。
他裹紧了单薄的外衣,迎着愈发凛冽刺骨的风,一步一步,朝着更高、更远、更寂寥的雪线之上走去。
那条路,通向云端,也通向无人之境。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风声在耳边呼啸,如同鬼魅的尖啸,将天地间的一切色彩都剥离,只剩下无尽的苍白。
沈昭岐裹紧了身上单薄的冲锋衣,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刃上。
氧气稀薄,寒冷刺骨,他的肺部如同被冰锥反复穿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腥味的灼痛。
他选择的这条路,本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苦行,只是他没想到,这片高原会用最原始、最暴烈的姿态来迎接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