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落中将的指尖悬停在量子沙盘的紧急制动键上方0.3厘米处,如同被无形的引力场束缚。
她修长的指节因过度紧绷而呈现出半透明的苍白色,指甲边缘已因持续施压泛起青紫,像是被量子力场侵蚀的古老青铜器。
全息投影里,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硝烟与2025年东海联合军演的激光模拟弹道正发生着诡异的时空纠缠
——燃烧弹的化学火焰与电磁炮的湛蓝等离子束在虚拟时空中交织成克莱因瓶状的拓扑结构,爆炸的冲击波在四维坐标系里形成螺旋上升的干涉波纹。
那些波纹如同被上帝之手搅动的时空褶皱,将四行仓库飞溅的砖石碎屑与未来战舰的量子护盾残影糅合,在黎落的虹膜上投射出不断坍缩的战争记忆全息图。
她太阳穴处的第三代神经接口突然爆发剧痛,仿佛有千万个微型黑洞在颅骨内同时形成。
那根烧红的钢针沿着三叉神经分支突刺,在脑干的记忆处理中枢引发连锁反应
——这是跨时空推演系统检测到历史数据流与虚拟推演产生第19次量子冲突时触发的生理警报。
后颈的纳米级仿生汗腺应激启动,分泌出的冷却液带着钯金催化剂的金属腥味,在颈椎棘突处凝结成蛛网状的导电结晶。
视网膜投影上,猩红的"时空悖论警告"正以人类视觉极限的12Hz频率疯狂闪烁,每个脉冲都在她视神经突触上烙下"因果律崩坏阈值:89.7%"的量子编码。
这些灼痕如同古老的楔形文字,记录着两个时空维度即将发生的致命重叠。
"北站大楼坐标误差1.2米。"
林玥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轻微失真。
她面前的曲面生物识别屏泛着幽蓝的冷光,全息投影清晰地显示着两份截然不同的伤亡报告:
左侧是88师524团一营的真实战损表,密密麻麻的阵亡名单在屏幕上缓缓滚动,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精确到分钟的阵亡时间;
右侧则是夏河根据现代战术推演的优化方案,采用量子计算模拟的作战路径在虚拟沙盘上闪烁着淡金色的轨迹。
两份文件在屏幕中央交汇处,特制的纳米墨水正在发生奇特的化学反应,渗出淡红色的血丝状数据流。
这些流动的数据丝线不断交织重组,仿佛在演绎着两种不同时空下的战争结局。
林玥注意到,每当有新的模拟数据生成,那些"血丝"就会微微震颤,在空气中留下转瞬即逝的红色光晕。
夏河的全息影像伴随着细微的电子嗡鸣声在指挥舱中央骤然凝实。
他身着07式数字迷彩作战服,纳米纤维面料在舱内冷光下泛着金属质感的光泽,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领口那枚格格不入的铜质军徽
——民国二十六年的制式,边缘已有些氧化发黑,却仍能清晰辨认出青天白日徽记。
"黎总师,"
他的声音带着全息投影特有的轻微失真,右手指尖在空中划出一道数据轨迹,
"四行仓库西墙的沙袋堆叠方式需要修正。"
说话时,他的虹膜中不断跃动着蓝绿两色的数据流,如同两团纠缠的量子代码,
"根据工兵学院2019年《防御工事承重研究》第三章第七节的模拟数据,现有45度交错堆叠法会导致西侧第三射击孔出现33.6%的扇形防御盲区,建议改用德军1945年柏林战役中验证过的阶梯式堆砌方案。"
"那是不可篡改的历史事实。"
黎落突然重重拍向桌面,震碎的咖啡杯在量子力场中诡异地静止,陶瓷碎片如同被无形之手操控般重组,逐渐勾勒出1937年淞沪会战的立体布防图。
她染着数据流光的指尖划过那些悬浮的残片,声音带着金属质的颤抖:
"你们可知道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时,连像样的沙袋都是奢望?"
量子投影突然聚焦放大,显示出上海福新面粉厂印着蓝字的残破布袋,
"这些所谓的沙袋——"她冷笑一声,
"不过是面粉厂淘汰的次品,每只都掺着三分之一的麦麸和碎石!"
此时她的电子记事本突然发出蜂鸣,自动展开成1937年10月27日的全息档案,泛黄的虚拟纸页上,谢晋元团长苍劲的毛笔批注正从数据流中浮现:
"东南角三袋中弹破损",墨迹未干处又渗出新的字迹:
"幸得爱国女校捐赠三十七件丝绸旗袍,裁作补丁,内衬《申报》以增厚度"。
林玥的医疗终端突然爆发出刺耳的蜂鸣警报,全息投影界面瞬间被猩红的三角警示符占据,三维数据流像血液般在空气中喷涌。
她本能地钳住夏河的手腕,纳米手套的活性聚合物如液态金属般流动,瞬间构建出精密的三维传感网络
——三千二百个分子探针同时刺入表皮,在真皮层形成星光般的监测矩阵。
"这不可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模拟沙盘:铁血军魂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模拟沙盘:铁血军魂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