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定襄太守窦奉的妻子生下窦武时,还一起生下一条蛇。窦奉把蛇送到野外。等窦武长大后,在天下有了出众的名声。窦武的母亲去世,将要下葬却还没埋棺时,宾客们都来悼念,突然有一条大蛇从树林草丛里钻出来,径直来到棺材下面,趴在地上一俯一仰,用头撞击棺材,眼泪和血水一起流下来,像是在哀悼悲痛,过了一会儿才离开。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窦家吉祥的征兆。
晋怀帝永嘉年间,有位韩老妇人在野外看到一颗巨大的蛋,就捡回家孵化,孵出一个婴儿,取名“撅儿”。撅儿四岁时,刘渊修建平阳城,总也修不好,就招募能修好城的人。撅儿应征,随后变成一条蛇,让韩老妇人用草木灰在地上标记出蛇爬过的痕迹,对她说:“顺着灰痕筑城,城很快就能建成。”结果真像他说的那样,城顺利修好了。刘渊觉得撅儿很奇怪,把他扔进山里的洞穴里,蛇的尾巴还露在洞外几寸,使者砍断了蛇尾,忽然有泉水从洞穴里冒出来,汇成一个池塘,人们把它叫做“金龙池”。
晋元帝永昌年间,暨阳县有个叫任谷的人,耕地时在树下休息,忽然有一个穿羽毛衣服的人过来和他发生了关系,之后那人就不见了。任谷因此怀了孕,过了几个月要生产时,穿羽毛衣服的人又来,用刀割开任谷的下身,取出一条小蛇后离开。任谷从此变成了宦官,他到王宫陈述自己的经历,被留在宫里。
过去传说远古时期,有个大人(部落首领)外出远征,家里没其他人,只有一个女儿,还有一匹公马,女儿亲自喂养这匹马。她独自住在偏僻的地方,想念父亲,就和马开玩笑说:“你要是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马听了这话,挣脱缰绳跑了,径直来到大人远征的地方。大人看到马又惊又喜,骑上马往家赶。马朝着来的方向,不停地悲鸣。大人说:“这马没缘由地这样,难道我家出事了?”于是赶紧骑马回家。因为马通人性、有情义,大人就给它喂很多草料,可马不肯吃,每次看到女儿进出,就又喜又怒地蹦跳挣扎,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大人觉得奇怪,就偷偷问女儿,女儿把和马开玩笑的事全说了,大人说:“别再提这事,怕玷污家门,你也别再随便出入。”随后大人埋伏弓箭射死了马,把马皮剥下来晒在院子里。有一次大人出门,女儿和邻居家的女孩在马皮旁玩耍,女儿用脚踢马皮说:“你是畜生,还想娶人做妻子?现在落得被屠宰剥皮的下场,何必自讨苦吃!”话还没说完,马皮突然跳起来,卷着女儿跑了。邻居女孩又慌又怕,不敢上前救她,便赶紧跑去告诉大人。大人回来寻找,可女儿已经不见了。几天后,人们在大树枝上找到了女儿,她和马皮都变成了蚕,在树上吐丝。这种蚕吐的丝又厚又好,和普通蚕不一样。邻居妇人把蚕取回来饲养,收获的蚕丝是普通蚕的好几倍。人们因此把这棵树叫做“桑”(“桑”和“丧”同音,因为女儿是在这棵树上“丧”失人身的),从此百姓们都争相种桑树,现在养的蚕,就是当时那种蚕的后代。说起桑蚕,其实是古代蚕的同类。按《天官书》记载,“辰”对应的星宿是马星;《蚕书》说“月亮运行到大火星位置时,就该清洗蚕种了”,可见蚕和马的气息是相通的。《周礼》中“教人”的官职负责“禁止二次养蚕”,注释说“万物不能同时长得旺盛,禁止二次养蚕,是因为会伤害马”。汉朝的礼仪中,皇后亲自采桑祭祀蚕神,蚕神叫“菀窳妇人”和“寓氏公主”——“公主”是对女子的尊称,“菀窳妇人”是最早教人们养蚕的人。所以现在有人把蚕叫做“女儿”,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说法。
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了长生不死药,嫦娥偷偷把药吃了,准备飞往月宫。出发前,她请有黄为自己占卜,有黄占卜后说:“吉利。你会像轻盈的女子出嫁一样,独自向西飞行,遇到天阴昏暗,不用害怕惊慌,以后一定会非常兴旺。”嫦娥于是住在月宫里,变成了“蟾蜍”。
舌埵山上,天帝的女儿死后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草,这种草的叶子茂盛,开黄色的花,结的果实像兔丝。人吃了这种草,会变得特别招人喜爱。
荥阳县南边一百多里处有座兰岩山,山势陡峭高达千丈,山上常有两只白鹤,白色的羽毛洁白明亮,早晚都成对飞翔栖息。相传从前有一对夫妇在这座山隐居了几百年,后来变成了这两只白鹤,一直在这里往来。有一天,一只白鹤被人害死,另一只白鹤每年都在山上哀伤鸣叫,声音能震动山谷,没人知道它已经活了多少年。
豫章郡新喻县有个男子,看到田里有六个穿着羽毛衣服的女子,不知道她们是鸟变的。他悄悄爬过去,拿到其中一个女子脱下的羽毛衣服藏起来,然后走向那些女子。其他女子都飞走了,只有那个没了羽毛衣服的女子飞不走,男子就把她娶为妻子,生下三个女儿。后来孩子的母亲让女儿问父亲,才知道羽毛衣服藏在稻谷堆下面,她找到衣服穿上后就飞走了。没过多久,她又回来接三个女儿,女儿们也跟着飞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儒林外史大白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