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适应湿热、利用沼泽、守住水源与高地,谁就能在这片“绿色坟墓地带”中存活下来。
在这种环境下,当双方都有大量的班排躲藏在丛林里,“精准”,“远距离”,“隐蔽”和“无声”的武器,对于小股侦察兵部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于是,一种古老的武器,在这片战场上再次复活。
这就是“弩”!
这种弩,是随船的工匠,在古巴哈瓦那的船厂里制作的。
古巴本地有一种柠檬木,船厂里有阴干的存料。这种木头在古巴有自然分布,纹理细直、颜色金黄,具有高弯曲强度与高抗压强度、良好韧性与适中刚性,耐冲击,被广泛用于弓、球杆、钓竿与工具手柄等对弹性与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用途,非常适合做弩的弓臂。
中置机匣略后移以留出滑轮空间,双弩臂外倾5°,滑轮组位于上臂根部,腰钩位于弩身中后段,踏镫在弩前下方。
腰钩高度匹配射手髋高,望山刻度覆盖常用射程,从100到350米,踏镫高度适配多数士兵腿长。
弓体重7千克与机匣重3千克,重心靠近握把与腰钩,便于腰腿协同发力与携行。弓臂端部包铜防裂。
这种设计通过复合弓体储能加上单级滑轮减力,将单兵可操作的张力控制在140磅力,结合优化的气动箭矢与精准的铜弩机,能实现了350米的有效射程,在丛林里这玩意比枪可怕的多。
在丘陵高地伏击的时候,枪会有声音和黑火药的烟气,可以很快判断出来敌人到底在哪里!
可一群躲在山顶灌木丛后面的重弩手,一旦他们对敌人发动攻击,虽然敌人能够判断大约方向,却无法在第一时间确定具体的发射点位。
最可怕的是,在这片混入大量双方伏兵的战场,在重弩出现后,很多事情就开始改变。就算对面山头有敌人的埋伏,他们能听到山脚下战友受伤的惨嚎,可站在对面山上,即听不到枪声,也看不到烟,他们完全不知道重弩们到底在哪里射击,根本无法做出火力支援。
另外,冷兵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打扫战场时可以把好的弩箭回收,可以循环再利用。
夏季的佛罗里达,阳光炽热,棕榈叶在咸涩的海风中沙沙作响。一群来自塞米诺尔部落的印第安战士,围聚在一片开阔的沙地上,他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远处那些来自遥远东方,身着绿色军装、面容沉静的中华帝国士兵。
他们听说过东方的神奇技艺,但没人能想象,今天所见的一切,将彻底颠覆他们对冷兵器的认知。
“那是什么?”
印第安战士看见一群中华国士兵,每个人都拿着像弓,又不像弓的武器。
中华士兵们没有多言,只是沉默地架起了他们的武器,一种外表漆黑如夜、结构精密的重弩。弓臂宽大,弩机部分镶嵌着青铜齿轮,弦线紧绷如铁,却又像枪支,能够长时间瞄准,然后能在士兵的手指轻扣下,以惊人的速度释放。
“准备。”领队的军官低声喝道。
第一支弩箭破空而出。
印第安战士们瞪大了眼睛。那支箭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看不见初段的弩矢。带着羽毛的弩矢划破空气,咚的一声,在两百步外狠狠地扎进一棵粗壮的棕榈树干,箭杆微微颤动。
“我的神啊”一个年轻的塞米诺尔战士喃喃道,手指不自觉地颤抖。
“这不可能,居然能扎进去那么深。。。”
第二轮射手紧随其后,几乎是第一支箭落地的同时,第二轮弩矢已经离弦。
中华士兵的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手臂与弩机融为一体。第三支箭紧接而至,三轮齐射,仅仅用了不到五秒。
教官在旁边大声说道:“丛林地带,快速发射三轮,然后必须悄悄撤离第一个发射位置,换一个位置再进行射击。”
几名印第安战士,跑到棕榈树旁,试着拔出弩矢,可无论他们如何费力,都拔不出带有倒刺的弩矢。
印第安战士们沸腾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武器,这东西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冷兵器的认知。
一直以来,他们都觉得西方人的滑膛枪和线膛枪比弓箭厉害,可现在这种冷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固有想法。
射速竟不低于前装步枪,精准度更是丝毫不逊色,甚至射程更远。他们见过英国人的火枪,见过西班牙人的燧发枪和美国军队现在装备的前装线膛枪,但那些武器装填缓慢,射击后需要漫长的等待,而眼前的中华弩,坐在地上装填弩矢,熟练的士兵居然比前装滑膛枪还要快。
“这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年长的酋长蹲下身,拿起一支士兵的弩箭,指尖轻轻抚过锋利的箭头倒刺,眼中闪烁着渴望。
“这东西比我们的弓李海的多!”另一个印第安战士,拿着重弩的手在颤抖,低声吼道。
“我要去古巴和中国工匠学习如何制造这种弩!有了这东西,我们能在丛林里对抗侵略者”一个身材魁梧的酋长突然站了起来,他的眼睛里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热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800年之龙腾四海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