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栀扣好安全带,突然眯起眼睛:「你刚才跟 Markus 嘀咕什么了?」
秦轶单手流畅地转动方向盘,宾利优雅地驶出校区,另一只手漫不经心地松了松领带结:「只是善意地提醒他,我的栀栀,十六岁就能蒙着眼睛拆装并重写 BMW M4 的 ECU 控制单元。」
「秦轶!」路栀抄起仪表台上的薄荷糖砸他,「那明明是老杰克逼我背的故障码!」
「哦?是吗?」秦轶眉梢微挑,突然将车平稳地靠边停下。指尖在中央触控屏上轻点几下,调出一段高清监控录像——画面中,一个扎着利落马尾辫的少女双眼被黑布蒙住,纤细的手指却在宝马 M4 敞开的发动机舱内快如闪电般穿梭,精准地插拔线束、更换模块,旁边的电子计时器冷酷地显示着:「04:28」。
路栀惊呼一声扑过去想关掉这「黑历史」,却被安全带牢牢束缚在座椅上。秦轶低笑着侧身凑近,高挺的鼻尖几乎蹭到她发烫的耳垂,温热的气息拂过:「知道吗?这段视频,至今还被慕尼黑 BM 总部动力研发部的工程师们奉为《ECU 拆装诊断教学圣经》。」
夕阳穿过枫叶间隙,在车内投下晃动的光斑。路栀把通红的脸埋进他肩窝时,听见胸腔传来愉悦的震动:「秦太太,你的黑历史够我炫耀一辈子。」
————
清晨八点,机械工程学院布告栏前人头攒动。
深棕色的软木板上,新张贴的「TUM-ESA 联合太空项目组」最终成员名单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当目光扫到最后一个新增的名字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和惊呼。
「Alvy Lu?那个上周刚来的华国女生?」一个戴着棒球帽的德国男生难以置信地挤到最前面,几乎把脸贴到名单上,「这一定是搞错了!」
「是真的。」张明方(Benar)抱着一摞厚厚的实验数据资料从人群中穿过,白大褂口袋里插着几支激光笔和一支万用表探头,「昨天她在联合模拟测试中,仅通过优化电极界面结构,就把我们电池组的理论能量密度提升了 12%。」他推了推因忙碌而滑落的黑框眼镜,语气带着一丝复杂与钦佩,「Dr. Weber 当场就给欧空局(ESA)的项目负责人 Schr?der 博士发了加急推荐邮件。」
————
ESA 项目组的核心实验室位于校园最尖端的材料科学中心顶层。
路栀身着全套无尘服,站在洁净室巨大的观察玻璃幕墙前,透过防护面罩冷静地审视着内部的操作台。真空环境舱内,最新一代的太空用固态电池原型正经历着严酷的-80℃极端低温测试,各项数据在旁边的屏幕上实时跳动。
「你的核心任务,是攻克电解质层在深空超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断崖式衰减问题。」项目首席 Dr. Hoffmann 将一份厚重的测试报告递给她,灰蓝色的眼睛透过防护面罩锐利地审视着路栀,「目前,我们的性能衰减速率是令人沮丧的……」
「每小时 7.3%。」路栀的指尖精准地点在报告第三页的实时性能衰减曲线上,那清晰的下降趋势令人揪心。
「但如果采用梯度掺杂策略的 Li?La?Zr?O??(LLZO)基复合电解质......」她突然停顿,迅速从随身的背包里掏出一本磨损严重、边角卷起的硬皮笔记本,「其结构设计理念,接近这个。」
实验室里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连通风系统恒定的嗡鸣都显得格外刺耳。几个参与核心研发的博士生惊愕地交换着眼神——笔记本摊开的那一页上,赫然是他们上周闭门技术攻坚会上才提出的、尚未公开的机密级优化方案草图!
Dr. Hoffmann 的眉头紧紧锁成川字。他带着疑虑接过那本散发着岁月气息的笔记本。
「道医能量材料手札」——泛黄脆弱的纸页上,德文术语与飘逸的中文注解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其间穿插着复杂的分子式和结构图。当他的目光落在标注着「1998.11.3」的那一页时,瞳孔骤然收缩——页面上手绘的分子结构示意图,竟与他们当前呕心沥血研究的核心构型惊人地相似!
「这是......?」Dr. Hoffmann 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动。
「我师父的笔记。」路栀的声音很轻,指尖带着敬意轻轻抚过那泛黄的页角,「二十年前,他就在探索类似的能量传导与界面稳定化结构,只是......」她抬眼,目光清澈而坚定,「受限于当时的纳米级材料制备与表征技术,无法将其实现。」
————
傍晚六点,校园主楼旁历史悠久的「Café Einstein」里弥漫着现磨咖啡豆的醇厚香气。
路栀正全神贯注地在平板电脑上修改着实验方案,忽然三杯热气腾腾、拉花精致的拿铁被轻轻推到她的桌面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铜火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铜火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