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 “王记铁匠铺”,李逸推开虚掩的店门,只见王师傅正坐在火炉旁,挥舞着铁锤,敲打一块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
“王师傅,忙着呢?” 李逸笑着打招呼。
王师傅抬起头,看到是李逸,放下手中的铁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是李公子啊!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铁匠铺?是不是又要做什么新模具?”
“这次不是做模具,是想请王师傅帮我改良一件农具。” 李逸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他设计的改良曲辕犁草图 —— 犁头改成了弧形,犁身侧面加了一个小踏板,还标注了尺寸和细节。
王师傅接过草图,仔细看了看,皱起了眉头:“李公子,你这是想改良曲辕犁?这犁头改成弧形,能行吗?还有这脚踏板,加在犁身上,不是多此一举吗?”
“王师傅,这可不是多此一举。” 李逸解释道,“你看,现在的犁头是扁平的,插入泥土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阻力就大,农民推起来自然费力。要是改成弧形,接触面积变小,阻力就能减小,推起来就轻松多了 —— 这就像咱们用刀砍木头,锋利的刀比钝刀省力,因为锋利的刀与木头的接触面积小。”
他又指着草图上的脚踏板:“现在农民耕地,只能靠双手和腰腹发力,时间长了容易累。加个脚踏板,农民可以用脚踩踏板,借助腿部的力气推动犁身 —— 咱们走路、跳跃,主要靠的就是腿部力量,比手臂力量大多了,这样肯定能省力不少。”
王师傅听得半信半疑 —— 他打了一辈子铁,做过无数农具,还是第一次听说 “接触面积”“借力” 这些说法。他拿着草图,反复琢磨着:“你说的这些道理,听起来好像有点意思,可到底能不能行,谁也不知道。这曲辕犁用了几十年,大家都习惯了,突然改了,农民不一定能接受。”
“王师傅,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李逸诚恳地说,“你想想,要是改良后的曲辕犁真的能省力,农民就能少受点累,多耕点地,来年的粮食收成也能提高不少。这不仅是为了农民,也是为了咱们大唐的粮食安全啊。”
他又补充道:“我知道改良需要成本,也需要时间。你放心,所有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都由我来出。要是改良成功了,以后农民都来买你做的改良犁,你这铁匠铺的生意也能更红火;要是失败了,损失也由我一个人承担,不会让你吃亏。”
王师傅看着李逸真诚的眼神,又想起之前李逸改良肥皂模具时的创新,心里渐渐动了心。他知道,李逸是个说话算话的人,而且眼光独到,说不定这次的改良,真能成。
“好吧,我就信你一次!” 王师傅终于点头,“不过我需要先做一个小模型,试试这弧形犁头和脚踏板的效果,再做实际的犁。你给我三天时间,我先把模型做出来。”
“太好了!多谢王师傅!” 李逸兴奋地说,“需要什么材料,你尽管说,我马上让人给你送来。”
王师傅列了一张材料清单:铁块、木材、铁钉、麻绳等,李逸立刻让赶来的阿福去采购,务必在当天下午送到铁匠铺。
接下来的三天,李逸每天都要去铁匠铺一趟,查看模型的制作进度。王师傅果然是个能工巧匠,按照李逸的草图,很快就做出了一个缩小版的改良曲辕犁模型 —— 弧形犁头打磨得光滑圆润,脚踏板固定在犁身侧面,高度正好适合脚踩,看起来既精致又实用。
第四天上午,李逸准时来到铁匠铺。王师傅拿着改良曲辕犁模型,递给李逸:“李公子,模型做好了,你看看怎么样。”
李逸接过模型,仔细检查了一遍 —— 弧形犁头的弧度恰到好处,脚踏板的位置也很合适,用力踩下去时,犁身能轻松地往前移动。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王师傅,做得太好了!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
“好是好,就是不知道实际用起来怎么样。” 王师傅还是有些担心,“要不咱们找块空地,试试这模型的效果?”
“好主意!” 李逸立刻答应。
两人来到铁匠铺后面的空地上,王师傅找了一块松软的泥土,将模型犁头插入泥土,然后用手握住犁柄,脚踩在脚踏板上,轻轻一用力 —— 果然,模型轻松地往前移动,犁出的土沟深浅均匀,比普通的曲辕犁模型省力不少。
“真的省力!” 王师傅惊讶地说,“这弧形犁头果然好用,阻力小了很多;踩脚踏板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省力,不用太使劲就能推动。”
李逸笑着说:“我就说吧,肯定能行!现在可以做实际的改良曲辕犁了吧?”
“可以!可以!” 王师傅兴奋地说,“我这就开始准备材料,争取三天内做出第一台改良曲辕犁!”
接下来的三天,王师傅召集了铁匠铺的所有徒弟,加班加点地制作改良曲辕犁。李逸也经常来帮忙,和王师傅一起调整犁头的弧度、脚踏板的高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