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禁军屯田区测试!” 李逸和程处默带着水车,来到之前看到农民灌溉的河边。禁军士兵和附近的农民都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台新奇的水车。
“这是什么水车?怎么没有把手,反而有脚踏板?”
“难道是用脚踩的?能行吗?”
“李公子设计的,肯定有门道,咱们等着看。”
李逸让三位禁军士兵站上脚踏板,示范如何操作:“大家双脚踩在脚踏板上,同时用力往下踩,驱动轮盘转动,竹筒就会舀起河水,顺着水槽流入田中。想调节水量,就转动水槽末端的调节杆,调整挡板角度。”
三位士兵依言踩下脚踏板,轮盘缓缓转动起来。随着士兵们加快节奏,轮盘转动越来越快,竹筒不断舀起河水,顺着水槽流入旁边的麦田。整个过程中,士兵们只用了中等力度,脸上没有露出吃力的表情,轮盘转动的速度却比传统人力水车快了不少。
“真的能转!而且看起来不费劲!” 农民们惊讶地说。
李逸又让六位士兵同时脚踏 —— 三个在左侧,三个在右侧,士兵们踩着脚踏板,配合默契,轮盘快速转动,竹筒舀起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田中,水槽末端的挡板根据麦田的干湿程度调节出水量,没有一滴浪费。
半个时辰后,测试结束。士兵们停下动作,除了额头微微出汗,没有任何疲惫的迹象;而他们灌溉的麦田,足足有一亩半,是传统人力水车效率的三倍多!
“太好了!太神奇了!” 老农激动地走上前,抚摸着转动的轮盘,“半个时辰灌溉一亩半地,还这么省力,要是早有这水车,我们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程处默也兴奋地拍着李逸的肩膀:“李公子,你这改良太成功了!效率提升了三倍还多,以后禁军屯田灌溉,再也不用抽调那么多士兵了!”
第三步:推广与优化
脚踏式水车在禁军屯田区的测试大获成功,程处默立刻将情况上报给唐太宗。唐太宗对这种高效省力的水车非常感兴趣,特意派人来查看,看到实际效果后,龙颜大悦,下令:“脚踏式水车高效惠民,着长安县令牵头,在长安周边村庄推广;所需材料和工匠,由工部协助调配,务必在春耕结束前,让更多农民用上!”
得到朝廷的支持后,李逸和王师傅扩大生产规模,在长安城外设立了专门的水车工坊,招募更多的木匠和铁匠,批量制作脚踏式水车。为了让农民更容易接受,李逸还制定了优惠政策:
农民购买:每台脚踏式水车定价十贯钱,比传统人力水车贵两贯,但效率提升三倍,长期来看更划算;贫困农民可通过 “以物换物” 的方式购买,用粮食、牲畜等物资抵扣部分款项;
官府补贴:长安县令从地方财政中拨款,对购买脚踏式水车的农民补贴两贯钱,进一步降低农民的购买成本;
免费培训:“逸品轩” 派出工匠,在每个村庄举办培训,教农民如何安装、使用和维护脚踏式水车,确保大家都会用。
李逸还根据农民的反馈,对脚踏式水车进行了优化:
增加轮盘直径:将轮盘直径从一丈扩大到一丈二,增加竹筒数量,进一步提升出水量;
改进脚踏板:将木质脚踏板换成铁木结合,更加耐用,同时增加防滑纹路,避免雨天打滑;
简化水位控制器:将调节杆改为手柄式,操作更简单,农民一看就会。
第四步:田间推广与成效
阳春四月,第一批脚踏式水车送到了长安周边的村庄。在咸阳县的一片麦田旁,李逸亲自指导农民安装水车。农民们围在水车旁,好奇地看着这台新奇的设备,当看到六位农民同时脚踏,轮盘快速转动,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麦田时,都惊叹不已。
“太神奇了!六个人踩半个时辰,竟然灌溉了两亩地!比之前快了三倍还多!”
“而且一点都不费劲!我刚才试了一下,踩起来跟走路差不多,比转把手轻松多了!”
“这水位控制器也好用,想多浇点就调大,想少浇点就调小,再也不用担心水溢出浪费了!”
老农看着自家的麦田被快速灌溉,激动得热泪盈眶:“李公子,你真是我们农民的大恩人!有了这脚踏式水车,以后春耕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还能早点完成灌溉,庄稼肯定能长得更好!”
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周边的村庄,农民们纷纷前来订购脚踏式水车。到春耕结束时,长安周边共安装了两百多台脚踏式水车,覆盖了八十多个村庄,灌溉效率大幅提升,农民们再也不用为灌溉发愁。
禁军屯田区的效果更是显着 —— 之前需要二十个士兵轮流操作人力水车,一天才能灌溉五十亩地;现在用脚踏式水车,十二个士兵分两组轮流操作,一天就能灌溉两百亩地,效率提升了四倍,还节省了大量人力,士兵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军事训练。
程处默特意上书唐太宗,称赞 “脚踏式水车不仅惠及农民,还提升了禁军屯田效率,李逸功不可没”。唐太宗看到奏折后,再次召见李逸,对他说:“李逸,你改良的脚踏式水车,解了农民春耕之苦,也帮了禁军大忙,朕赏你黄金五十两,绸缎五十匹,再赐你‘惠民郎’的封号,以表彰你为民办实事的功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