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长安的薄雾还未散尽,李逸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房门,只见一名身着宫装的内侍手持明黄色的圣旨,恭敬地说道:“李公子,陛下有旨,宣您即刻入宫见驾!”
李逸心中一惊,连忙洗漱更衣。他不知道陛下为何突然召见自己,难道是科举答卷出了问题?还是 “逸品号” 商船队出了变故?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李逸跟随内侍登上前往皇宫的马车。
马车轱辘滚滚驶过长安大街,李逸看着窗外渐渐苏醒的城市,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昨日苏瑶的话,想起父亲对科举的执念,更想起自己那份 “惊世骇俗” 的答卷 —— 或许,陛下召见,与这份答卷有关。
半个时辰后,马车抵达皇宫。内侍带着李逸穿过层层宫门,最终来到御书房外。御书房内,李治正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李逸的答卷,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陛下,李逸带到。” 内侍轻声禀报。
“宣他进来。” 李治放下答卷,语气平和。
李逸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走进御书房。他对着龙椅躬身行礼:“臣李逸,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治看着跪在地上的李逸,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眼前的年轻人,虽出身商贾之家,却没有丝毫市侩之气,反而透着一股沉稳与干练。尤其是那份答卷,更是让他看到了李逸不同于寻常书生的务实与远见。
“平身吧。” 李治摆摆手,“朕今日召你入宫,是想与你聊聊你那份科举答卷。你的答卷,朕看了,又惊又奇。惊的是你竟敢在科举答卷中用半白话文,还画上图画,打破了科举的常规;奇的是你的观点,虽看似离经叛道,却句句不离民生,字字皆是实践所得。”
李逸站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谬赞。臣不过是将两年来的实践心得写在答卷上,虽形式出格,却皆是肺腑之言,绝无半分不敬之意。”
“朕知道你无不敬之意。” 李治笑着说道,“朕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治国安邦’的更多想法。你在答卷中说‘轻徭薄赋不如兴商’,还提到‘逸品轩’一家的商税超三乡农业税总和,可有具体数据佐证?”
李逸心中一喜,陛下没有追究他答卷形式的问题,反而关注起内容的真实性,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他连忙说道:“回陛下,臣有具体数据。‘逸品轩’去年全年缴纳商税五千贯,而长安城外三乡农户,去年全年缴纳的农业税总和约为一千五百贯,‘逸品轩’一家的商税,确实是三乡农业税总和的三倍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仅如此,‘逸品轩’半年缴纳的商税便有三千贯,这三千贯,抵得上十户中等农户一年的收入。臣以为,商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增加国库收入,更在于带动就业。‘逸品轩’如今有员工两百余人,这些人每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不仅能养活家人,还能促进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李治点点头,眼中的欣赏更甚:“你用具体数据说话,比那些空谈圣贤之道的书生强多了。朕问你,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商业,让商业为治国安邦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逸沉思片刻,说道:“回陛下,臣以为,要发展商业,首先要重视创新。如今大唐的商品种类虽多,但许多商品的制作工艺多年未变,难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臣建议,朝廷可设立‘皇家科学院’,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学者,专门研究改良农具、改进天文历法、研发新型商品。科学院的经费由朝廷拨款支持,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全国,造福百姓。”
“皇家科学院?”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个想法倒是新颖。你说说,科学院具体该如何运作?”
“回陛下,皇家科学院可分为三个部门:一是农具改良部,负责研究改良耕地、播种、收割等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天文历法部,负责观测天象、修订历法,为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提供指导;三是商品研发部,负责研发新型商品,如改良后的玻璃制品、肥皂、纺织机等,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李逸详细解释道,“科学院的研究员可从民间选拔,无论出身高低,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入选。朝廷可给予研究员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能专心研究。”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这个 “皇家科学院” 的构想愈发感兴趣。他没想到,李逸不仅关注商业,还对农业、天文等领域有如此深入的思考。
“你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说出来。” 李治说道。
“回陛下,臣还有一个‘专利制度’的建议。” 李逸继续说道,“如今大唐的商家,常常花费大量心血改良商品,可一旦改良成功,很快就会被其他商家仿造,导致改良者的利益受损,也打击了商家创新的积极性。臣建议,商家改良商品后,可向朝廷申请‘专利凭证’,朝廷经过审核,确认该商品确实是新改良的,便发放专利凭证,给予改良者三年的专利保护期。在这三年内,禁止其他商家仿造该商品,若有违规者,严惩不贷。这样一来,既能保护改良者的利益,又能鼓励更多商家积极创新,推动大唐的商品不断进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