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国子监,槐花漫天飞舞,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一层浅浅的白。李逸手持《贞观政要》,坐在藏书楼前的槐树下细读,身旁放着一壶苏瑶清晨送来的菊花茶。这几日,他已渐渐适应国子监的节奏,每日跟着王夫子学习治国典籍,课后便泡在藏书楼,研读天文、历法相关的书籍,偶尔还会与几位友善的学子探讨学问 —— 若不是那几个官员子弟时不时的冷嘲热讽,日子倒也算平静。
可这份平静,终究没能持续太久。
“李公子,外面有人找你,说是‘逸品轩’的伙计,神色慌张,像是出了急事。” 内侍匆匆走来,打断了李逸的思绪。
李逸心中一紧,连忙起身跟着内侍走出国子监。门口,“逸品轩” 的大掌柜正焦急地来回踱步,看到李逸,立刻迎了上来,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公子,不好了!城里到处都是谣言,说咱们‘逸品轩’的肥皂和玻璃镜是用妖术炼制的,会吸人精气,还有人说咱们偷税漏税,账目不清,现在好多老顾客都不敢来买东西了!”
“妖术?偷税漏税?” 李逸眉头紧锁,心中瞬间明白 —— 这定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想搞垮 “逸品轩”。他沉吟片刻,问道:“谣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的?有没有人看到是谁在散播?”
“就从昨日午后开始的。” 大掌柜回忆道,“一开始是西市的小贩在传,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跟风,还有几个世家子弟模样的人,在茶馆里故意大声议论,说的有鼻子有眼。有人看到,带头散播谣言的是王轩,还有礼部尚书家的公子、吏部侍郎家的公子,还有…… 御史大夫张柬之的侄子。”
“王轩?” 李逸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想起半年前,王轩因嫉妒 “逸品轩” 的生意,曾派人暗中破坏,后来被苏定方查出,流放岭南。如今竟回来了,还联合其他世家子弟散播谣言,显然是冲着自己来的。
原来,王轩的父亲礼部尚书王权,为了让儿子回京,近日多次在李治面前求情,说王轩在流放地 “悔过自新,潜心读书”,再加上几位世家官员联名担保,李治才松口让王轩回京。可王轩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对李逸的恨意更深 —— 他回京后听说李逸不仅获陛下赏识,还能在国子监旁听,心中嫉妒与愤怒交织,便联合了同样对李逸不满的三位世家子弟,想出了散播谣言这招。
“公子,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大掌柜急得额头冒汗,“再这么传下去,‘逸品轩’的生意就全毁了!”
“别慌。” 李逸安抚道,“谣言终究是谣言,只要咱们拿出证据,就能自证清白。你先回‘逸品轩’,告诉伙计们,正常营业,不要理会谣言,我会尽快处理此事。”
大掌柜点点头,匆匆离去。李逸站在国子监门口,望着长安城内的方向,心中已有了对策。他知道,王轩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散播谣言,背后定然有张柬之的支持 —— 毕竟 “偷税漏税” 这顶帽子,张柬之之前就想扣在他头上,如今不过是旧计重施。
果然,当日傍晚,李逸便接到消息:张柬之已在朝堂上弹劾他 “妖言惑众,贪墨税款”,称 “逸品轩” 的肥皂、玻璃镜实为 “妖物”,危害百姓,且 “长期偷税漏税,账目混乱”,恳请李治派人严查。
李治虽信任李逸,却也架不住张柬之的反复弹劾和几位世家官员的附和,最终决定派户部的税务官,前往 “逸品轩” 严查账目,同时命大理寺卿调查 “妖术炼制” 的谣言。
次日清晨,税务官带着三名下属,来到 “逸品轩” 总店。店内的伙计们虽因谣言有些不安,却仍按李逸的吩咐,将近年来的所有账本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上。
“李公子,陛下有旨,严查‘逸品轩’账目,还请你配合。” 税务官语气严肃,目光扫过桌上的账本,眼中带着几分审视 —— 他早已听说李逸是 “商人出身”,又听闻 “逸品轩” 账目不清,心中难免有几分先入为主。
李逸笑着点头:“大人尽管查,‘逸品轩’的账目向来清晰,每一笔交易都有记录,每一笔税款都分文不少。”
说着,李逸翻开最上面的一本账本 —— 这本账本并非大唐常用的 “流水账”,而是他根据现代 “复式记账法” 设计的,分为 “收入”“支出”“利润” 三栏,每一栏下都详细记录着日期、交易对象、商品名称、金额,还附上了对应的票据(如进货单、出货单、缴税凭证)。
“大人您看,这是‘收入栏’,记录每日卖出商品的收入,每一笔都有顾客的签名或店铺的印章;这是‘支出栏’,记录进货、雇工、房租等费用,同样有对应的凭证;这是‘利润栏’,用收入减去支出,得出每月利润,再根据利润计算应缴税款,缴税凭证都附在后面。” 李逸耐心地解释道。
税务官拿起账本,仔细翻阅起来。他原本以为会看到混乱不堪的流水账,却没想到这本账本如此清晰 —— 每一笔记录都条理分明,每一张票据都真实有效,甚至连几分几文的小额交易都有记录。他随机抽查了上个月的账目,将收入、支出相加,得出的利润与利润栏的数字分毫不差;再对照缴税凭证,发现每月的税款都按时足额缴纳,甚至有一个月因计算失误,多缴了五十贯,李逸也并未要求退还,而是在账本上注明 “多缴税款,充抵下月税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