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七的清晨,一场小雪落在长安城南的隔离棚上,薄薄的积雪覆盖了棚顶的茅草,却压不住空气中弥漫的药味与焦虑。李逸一夜未眠,天刚蒙蒙亮便穿梭在各个隔离棚中,查看患者的病情。经过几日的隔离与消毒,新增患者的速度虽有所减缓,但重症患者的数量仍在增加,昨日又有两名老人因呼吸衰竭离世,这让他心中愈发沉重。
“李公子,您快来看!张太医也病倒了!” 一名药童慌张地跑过来,声音带着哭腔。李逸心中一紧,快步赶往太医们的休息棚 —— 张太医是李淳风带来的五位太医之一,负责诊治重症患者,昨日还在与他讨论药方调整,今日竟也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躺在床上浑身发抖,面色潮红。
李淳风坐在床边,眉头紧锁地为张太医诊脉,指尖的颤抖暴露了他的焦虑:“脉象浮数,气息微弱,与之前的重症患者症状一模一样。这疫症竟连太医都防不住,照这样下去,咱们的人手迟早会被耗尽!”
李逸看着虚弱的张太医,又看了看棚外排队等待诊治的百姓,心中明白 —— 仅靠隔离和基础消毒,无法彻底控制疫情,必须制定更系统、更严格的防疫方案,同时让更多人掌握自我防护的方法。他当即决定,前往皇宫面见魏徵,将自己酝酿多日的 “隔离 + 消毒” 完整方案呈报上去,恳请朝廷在全城推行。
正午时分,李逸冒着小雪,骑着快马赶往皇宫。一路上,他看到长安城内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 —— 各坊的坊正带着人在街头巡逻,提醒百姓减少聚集;药铺门口排起了长队,百姓们争相购买麻黄、桂枝等药材,甚至出现了哄抢的苗头。这让他更加急切,若是再不能控制疫情,恐慌很可能蔓延至整个长安。
抵达皇宫时,魏徵正在户部与官员们商议抗疫物资的调配。听闻李逸求见,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快步迎了出来:“李公子,城南的疫情如何?是否有新的进展?”
“魏大人,情况依旧严峻。” 李逸躬身行礼,语气急促,“虽经隔离与消毒,新增患者有所减少,但重症患者仍在增加,连张太医都已患病。晚辈今日前来,是想向大人呈报一套更系统的‘隔离 + 消毒’方案,恳请朝廷在全城推行,否则疫情恐有扩散之险!”
魏徵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连忙将李逸请进户部的议事厅:“你详细说说,这套方案具体有哪些内容?”
李逸坐在桌前,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纸上是他连夜整理的方案细则,分为 “区域隔离”“日常消毒”“个人防护” 三部分。他展开纸张,逐条向魏徵解释:
“第一,区域隔离。目前城南仅靠禁军封锁四门,仍有百姓试图翻越围墙逃离,导致隔离效果大打折扣。晚辈建议,将城南整个划为‘一级隔离区’,以街道为单位,再细分为‘感染区’‘观察区’‘健康区’:感染区集中安置已出现症状的患者,由太医和药童专人照料;观察区安置与患者有过接触的百姓,每日监测体温,观察十日无异常后,再转移至健康区;健康区则安置未接触过患者的百姓,严禁与其他两区人员往来。同时,增派三倍禁军,在隔离区周边搭建围栏,设置三道岗哨,严禁任何人擅自进出,违者按‘扰乱抗疫’论处。”
魏徵眉头微蹙:“如此严格的隔离,会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毕竟城南有上万百姓,长时间被限制行动,恐生事端。”
“大人放心,晚辈已有应对之策。” 李逸连忙说道,“朝廷可承诺,隔离期间,所有百姓的饮食、药材均由官府免费提供;健康区的百姓可在区内从事简单的劳作,如织布、纺纱,‘逸品轩’可派工匠前往指导,成品由官府统一收购,保证百姓有收入来源。这样既能稳定民心,又能避免百姓因无事可做而滋生不满。”
魏徵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第二,日常消毒。晚辈建议在全城推行三项措施:一是煮沸饮用水,无论是隔离区还是其他区域,都需将饮用水煮沸后再饮用,避免水中的‘病菌’传播;二是艾草熏屋,每日辰时、申时,各坊需组织人手用艾草、苍术在街头巷尾焚烧烟熏,百姓家中也需每日熏屋一次,利用草药的气味驱散‘病菌’;三是集中处理污染物,患者的衣物、被褥需由专人收集,用沸水煮沸半个时辰后再清洗;患者的排泄物需倒入专用的深坑,撒上石灰掩埋,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煮沸饮用水、艾草熏屋…… 这些方法真的能防住疫症?” 魏徵虽信任李逸,却对这些 “新奇” 的方法仍有疑虑。
李逸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册子上记录着他从 “西域商队” 那里听来的防疫案例:“大人请看,这是西域商队记录的一场疫症,当时当地的部落就是用煮沸饮用水、焚烧草药的方法,控制了疫情的扩散。晚辈认为,这些方法虽简单,却能有效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比单纯用药更能从根源上防住疫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