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十的关中平原,终于褪去了冬日的萧瑟。长安城外的柳家村,麦田里冒出的嫩绿新芽,像一层薄绒铺在土地上;村头的老柳树抽出新枝,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村口的小河解冻,河水潺潺流淌,带着泥土的清香,整个村庄都透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李逸带着十余名工匠,赶着两辆马车,来到柳家村。马车上装载着改良后的新农具 —— 双动风箱锻造的曲辕犁、细齿锯制作的灌溉水车,还有几台小型的播种器。村民们早已听说李逸要来推广新农具,一大早便聚集在村口,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扛着锄头,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李大人来了!” 随着一声吆喝,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将马车团团围住。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拄着拐杖,走到曲辕犁旁,伸手轻轻抚摸着犁头,疑惑地问道:“李大人,这犁看着和咱们平时用的不一样,犁头是弯的,杆也细,真能好用?别到时候耕不动地,反而耽误了春耕。”
这位老农是柳家村的村老柳大爷,种了一辈子地,对传统农具有着极深的感情,对这些 “新奇玩意儿” 自然有些怀疑。周围的村民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犹豫 —— 春耕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节,若是农具出了问题,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影响,他们实在不敢轻易尝试。
李逸笑着走上前,示意工匠将曲辕犁从马车上搬下来:“柳大爷,您别担心。这曲辕犁是用双动风箱锻造的,犁头更锋利,还做了弯曲设计,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犁杆用的是坚韧的榆木,轻便却结实,只需一牛牵引,比传统犁节省一半人力,一天还能多耕两亩地。咱们现在就试试,好不好?”
柳大爷点点头,眼中仍有几分怀疑。工匠们很快将曲辕犁组装好,牵着一头黄牛,来到村头的空地上。工匠扶着犁柄,轻轻吆喝一声,黄牛缓缓前行,曲辕犁的犁头轻松地切入土壤,翻出的土块均匀细碎,比传统犁翻出的土块更适合播种。黄牛走得轻松,工匠也不用费力按压犁柄,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便耕出了一条整齐的田垄。
“好犁!真是好犁!” 柳大爷眼睛一亮,快步走到田垄旁,蹲下身子,用手抓起一把土,仔细看着,“这土翻得匀,还不板结,播种的时候种子能更好地扎根!你看,之前用传统犁,得两牛牵引,还得两人扶犁,一天顶多耕三亩地,这新犁一人一牛,一天怕是能耕五亩地!”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是啊,这新犁真好用!我家那两头牛去年冬天病了一头,正愁春耕没人手,有了这新犁,一头牛就够了!”“我家的地在坡上,传统犁耕起来费劲,这新犁看着轻便,肯定能用上!”
李逸笑着说道:“大家要是觉得好用,等试点结束,咱们工部会派工匠来村里,教大家使用和保养新犁,还会以成本价卖给大家,让每家每户都能用上好犁。”
村民们闻言,更是兴奋,一位中年村民说道:“李大人,要是真能成本价买,我第一个报名!”“我也报名!”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眼中的怀疑早已被期待取代。
接下来是灌溉水车的演示。工匠们将水车安装在村口的小河旁,这台水车的齿轮是用细齿锯制作的,咬合紧密,转动灵活。一位年轻村民自告奋勇,走上水车的踏板,轻轻踩踏起来。随着踏板的转动,水车的轮叶缓缓浸入水中,将河水提升到高处的水槽中,再通过水槽引入田埂,水流平稳而有力,比传统水车的水流大了不少。
“太神奇了!” 年轻村民兴奋地说道,“之前踩传统水车,得两人交替踩,还累得满头大汗,水流还小,这新水车一人就能踩,水流还这么大,一亩地半个时辰就能浇完!”
柳大爷看着流淌的河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咱们柳家村十年九旱,一到春耕就怕缺水。有了这新水车,就算天旱,咱们的庄稼也能浇上水了!李大人,您真是为咱们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啊!”
李逸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新农具的试点已经成功了。他让工匠们留在村里,为村民们详细讲解新农具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自己则带着试点成功的消息,快马赶回长安。
试点成功的消息传到皇宫时,李治正在御花园与魏徵下棋。听闻消息,李治手中的棋子 “啪” 地落在棋盘上,脸上满是喜悦:“好!好!李逸果然没让朕失望!新农具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若是在全国推广,定能让百姓的收成再上一层楼,让大唐的粮仓更充盈!”
魏徵也笑着说道:“陛下英明。李逸能在短时间内改良工具、试点成功,不仅体现了他的实干之才,更证明了‘改革旧例’的必要性。之前保守派总说‘旧例不可改’,如今看来,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改革,就该大力推行。”
李治点点头,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召李逸即刻进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