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尸那揭罗港的清晨,总是被码头的喧嚣与集市的香气唤醒。李逸在天竺的半个月里,除了安排随行技师孙师傅学习玻璃制造技术,其余时间几乎都泡在港口的集市上 —— 他想更深入地了解天竺的物产与民生,或许能找到更多对大唐有用的宝贝。
集市建在港口西侧的一片开阔空地上,用竹制的棚子搭建起一排排摊位,五颜六色的布匹悬挂在棚子边缘,像一道道彩色的屏障。摊位上摆满了各色商品:香料摊位前,胡椒、豆蔻、肉桂堆成小山,浓郁的香气能飘出数十步远;宝石摊位上,红宝石、蓝宝石、翡翠被放在铺着绒布的托盘里,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水果摊位上,芒果、菠萝蜜、椰子等新奇水果堆叠如山,商贩们用小刀切开水果,邀请路人品尝,甜美的汁液顺着刀尖滴落,引得孩子们围在摊位前不肯离去。
李逸穿梭在集市中,不时停下脚步,与商贩们交流。他用刚学会的几句天竺语,夹杂着波斯语,勉强能与商贩沟通。在一个棉花摊位前,他拿起一团棉花,手感比大唐的棉花更柔软,便向商贩询问种植方法;在一个陶器摊位前,他看到造型奇特的陶罐,便打听制作工艺 —— 每一次交流,都让他对天竺的物产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日午后,李逸走到集市尽头,突然闻到一股清甜的气息,顺着香气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夫,正坐在一棵大榕树下,面前摆着一小捆翠绿的甘蔗。甘蔗节节粗壮,外皮泛着鲜亮的绿色,老农夫用一把弯刀,将甘蔗切成一尺长的段,放在竹篮里,等待顾客购买。
“老丈,这甘蔗是您种的吗?” 李逸走上前,用刚学会的天竺语问道,语气中带着好奇。老农夫抬起头,脸上布满皱纹,却露出温和的笑容,他点点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天竺语回答:“是啊,小伙子。我在城外的田里种了一辈子甘蔗,这东西又甜又能填肚子,就是不耐储存,也不好运输,只能在本地卖,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李逸心中一动 —— 大唐虽有甘蔗,却多产自岭南,且品种一般,茎秆细、糖分低,制糖技术也落后,只能熬制出暗红色的红糖,白糖极为稀缺,只有皇室与顶级贵族才能偶尔享用,普通百姓调味多靠蜂蜜。眼前这天竺甘蔗,茎秆粗壮,看着就糖分充足,若是能将种子带回大唐,在岭南推广种植,再改良制糖技术,说不定能解决大唐白糖短缺的问题。
“老丈,” 李逸蹲下身,指着竹篮里的甘蔗,眼中满是期待,“您这甘蔗种子,能不能卖给我一些?我们大唐气候温暖,岭南地区与天竺的气候相似,说不定也能种出这么好的甘蔗。”
老农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放下手中的弯刀,仔细打量着李逸:“你是从大唐来的?就是那个盛产丝绸、瓷器的大唐?” 得到李逸肯定的答复后,老农夫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他摆摆手,笑着说:“种子我送你,不要钱!若是我的甘蔗能在大唐生长,让更多人尝到甜味,那是我的荣幸!”
说着,老农夫站起身,对李逸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家给你取种子。” 他拄着一根竹杖,慢慢走向集市外的村庄,背影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佝偻。李逸站在原地,心中满是感动 —— 这位朴实的老农夫,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的作物能造福更多人,这份纯粹的心意,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半个时辰后,老农夫提着一个布包回来,里面装着晒干的甘蔗种子。他将布包递给李逸,还从怀里掏出一张用树叶绘制的简易图纸,指着图纸上的图案,详细讲解种植方法:“这甘蔗种子要先在温棚里育苗,等芽长到三寸长再移栽到田里。田里要施足腐熟的牛粪,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 积水会烂根。甘蔗长到一人高时,要剥掉底部的老叶,让阳光照射到茎秆,这样糖分才能积累得更多。五个月就能收获,收获后不用重新播种,留在地里的根还能再长一茬,能连续收获三年呢!”
李逸认真听着,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他从随从手中拿过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十块香料肥皂,递给老农夫:“老丈,这是我们大唐的肥皂,用皂荚和猪油制成,还加了安息香,洗手、洗衣服都很好用,去污力强,洗完还有香味。您收下,就当是我对您的感谢。”
老农夫接过肥皂,好奇地放在鼻尖闻了闻,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东西还真香!真的能洗干净衣服吗?” 李逸让随从取来一盆水,将一块脏布放进盆里,用肥皂轻轻揉搓,很快,盆里的水变得浑浊,脏布却变得干干净净。老农夫看着眼前的景象,连连称赞:“真是好东西!比我们用的草木灰好用多了!谢谢你,小伙子!”
离开老农夫后,李逸拿着甘蔗种子,心中满是喜悦 —— 这趟天竺之行,原本只计划带回香料、棉花种子与玻璃技术,没想到竟意外收获了甘蔗种子,这无疑是最大的惊喜。他立刻返回商船,将甘蔗种子交给老张,叮嘱道:“这种子很珍贵,用防潮油纸包好,放在干燥的船舱里,千万别受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