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带着第一批制作的五百斤白糖返回长安时,正值暮秋时节,西市的街头已添了几分凉意,却丝毫不减往来行人的热闹。他没有片刻停歇,第一时间便带着老张穿梭在西市的街巷中 —— 选址是开糖坊的第一步,必须选在人流密集、商业繁华的地段,才能让 “逸品糖” 尽快打开市场。
西市最核心的 “通济街”,两侧商铺林立,绸缎庄、酒楼、香料铺鳞次栉比,往来的不仅有平民百姓,还有不少西域商人与贵族子弟,是李逸心中的最佳选址。他看中了一间紧邻酒楼 “醉仙楼” 的铺面 —— 铺面宽三丈,深五丈,此前是一家绸缎庄,因老板回乡才对外出租。铺面的位置极佳,门前是宽敞的街道,便于行人驻足;后门连接着小巷,方便货物运输,租金虽比其他地段高两成,李逸却毫不犹豫地签了租约。
“这位置好就好在紧邻醉仙楼,醉仙楼的食客多是达官贵人,他们要是尝了咱们的白糖,肯定会成为常客。” 李逸站在铺面里,对老张解释道,“而且通济街人流量大,平民百姓也多,既能做贵族生意,又能做平民生意,两面兼顾。”
接下来的十天,糖坊的装修紧锣密鼓地展开。李逸亲自设计装修方案,力求 “精致典雅又不失烟火气”:
门面:用优质松木打造招牌,上面刻着 “逸品糖坊” 四个大字,字体选用圆润的楷书,再用金箔烫边,阳光下熠熠生辉;招牌两侧挂着两串红灯笼,灯笼上画着翠绿的甘蔗与雪白的白糖,格外醒目;门口铺设青石板,方便行人进出,石板两侧摆放两盆修剪整齐的绿萝,增添生机。
店内:正对着门的位置是柜台,柜台用红木打造,表面打磨得光滑发亮,柜台后砌着一排玻璃柜 —— 这些玻璃是用李逸从天竺带回的技术制作的第一批产品,虽不如西域玻璃通透,却也足够清晰,玻璃柜里整齐摆放着装满白糖的球形瓷罐,瓷罐上贴着 “逸品糖” 的红色标签,阳光透过玻璃,将白糖照得晶莹剔透,像一堆堆细碎的钻石。
内堂:柜台两侧是内堂,摆放着几张木质桌椅,供客人品尝新品;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江南甘蔗田的丰收景象,一幅是制糖作坊的流程图,既美化环境,又能让客人了解白糖的来源;角落处还设了一个 “试吃台”,铺着白色桌布,上面摆放着刚做好的白糖糕与冰糖葫芦,方便客人免费品尝。
装修期间,李逸还忙着研发两款白糖新品 —— 白糖糕与冰糖葫芦。白糖糕的配方经过了多次调整:最初用纯米粉加白糖蒸制,口感过于松软,容易散;后来加入少量糯米粉,增加黏性,又调整了白糖的比例(每斤米粉加二两白糖),蒸制时间控制在一炷香(约十五分钟),终于做出了 “松软香甜、入口即化” 的白糖糕。
冰糖葫芦的研发则更具巧思。李逸让人从城外的山楂园采购新鲜的山楂,挑选颗粒饱满、无虫蛀的,洗净后去核,用竹签串成串(每串七颗山楂);熬糖时,严格控制白糖与水的比例(白糖与水按 21 混合),用小火慢熬,待糖浆熬至 “拔丝” 状态(用筷子蘸取糖浆,能拉出细丝),再将山楂串放入糖浆中快速翻滚,让糖浆均匀裹在山楂上,最后放在涂了薄油的木板上冷却,形成一层晶莹的糖壳。
“这冰糖葫芦要做到‘外脆内酸’,糖壳不能太厚,不然会太甜腻;也不能太薄,不然容易碎。” 李逸拿着刚做好的冰糖葫芦,对负责制作的厨师说道,“熬糖的火候是关键,每天开工前都要先试熬几次,确保糖浆的状态刚好。”
开业前一天,李逸还特意邀请了几位常去逸品轩的老顾客 —— 包括几位退休官员、富商与文人,来糖坊提前试吃。退休的王御史尝了一口白糖糕,眼中满是惊喜:“这糕比宫里的点心还好吃!甜而不齁,入口即化,老夫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精致的糕点。” 文人张先生则对冰糖葫芦赞不绝口:“酸甜可口,冬日里吃一串,既能开胃,又能解腻,真是妙极了!”
得到客人的认可,李逸更加信心十足。他让人准备了开业活动:白糖糕买二送一(每块白糖糕售价两文钱),冰糖葫芦免费试吃(每人限一串),购买白糖满一斤(售价五十文钱),赠送精美瓷勺一把。
开业当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逸品糖坊的伙计们就已到位,点燃门口的红灯笼,将试吃台摆好,玻璃柜里的白糖也擦拭得一尘不染。辰时三刻,随着伙计们响亮的吆喝声 ——“逸品糖坊开业啦!白糖糕买二送一,冰糖葫芦免费试吃咯!”—— 糖坊正式开门迎客。
吆喝声刚落,便有路人围了过来。一位提着菜篮的老妇人,好奇地走到试吃台前,拿起一串冰糖葫芦,咬了一口 —— 清脆的糖壳在口中裂开,酸甜的山楂果肉与甜美的糖壳交织在一起,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凉意。“这东西真好吃!又酸又甜,太开胃了!” 老妇人笑着说,又拿起一块白糖糕尝了尝,更是赞不绝口,“这糕怎么这么甜?还不齁嗓子,比红糖做的好吃多了!” 她当即掏出铜钱,买了十块白糖糕:“给我孙子带回去,他肯定爱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