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朝后的两日,大明宫的气氛依旧紧绷。唐太宗虽在御书房反复翻看技艺局的成果册与科举改革草案,指尖划过 “农桑”“工坊” 等字眼时,眼中满是期待,可一想到紫宸殿内保守派官员激烈的反对声,以及他们背后世家大族的势力,便又陷入犹豫 —— 若强行全面推行技艺科,恐引发保守派联合抵制,甚至影响江南春耕的政令推行,这绝非他愿意见到的。
第三日清晨,天还未亮,李逸便已站在御书房外等候。他知道,今日是太宗约定 “再议科举改革” 的日子,也是打破僵局的关键时机。昨日他彻夜未眠,反复琢磨如何在 “推进改革” 与 “稳定朝局” 间找到平衡,终于想出了 “试点推行” 的策略,此刻正攥着写满细节的奏折,手心微微出汗。
“李侍郎,陛下宣你入内。” 内侍轻步走出,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李逸整理了一下官袍,捧着奏折走进御书房。房内炭火正旺,太宗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两派官员的奏疏,眉头微蹙。见李逸进来,他放下毛笔,语气带着几分疲惫:“李逸,你来得正好。这两日,保守派又递了十余封奏疏,皆言技艺科‘乱等级、坏纲常’,甚至有官员以‘辞官’相要挟;改革派虽力挺,却拿不出让保守派信服的证据。你说说,这改革,到底该如何推进?”
李逸躬身行礼,将奏折放在案上,缓缓开口:“陛下,臣理解您的顾虑 —— 全面推行技艺科,确有‘操之过急’之嫌,易激化矛盾。臣彻夜思索,有一‘试点推行’之策,或许能破此僵局。”
太宗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示意他继续说。
“臣建议,先不在全国推行技艺科,只在长安、洛阳两地的科举中试点增设。” 李逸指着奏折上的方案,详细解释,“这两地一是京城,二是东都,皆是人才汇聚之地,且离工部、市舶司近,便于后续安排实务岗位;试点期间,技艺科录取者暂不授予高位,只任工部、户部的基层技术官职,如‘农艺主事’(负责指导地方农耕)、‘工坊监丞’(协助管理工坊技艺)、‘商税主簿’(参与贸易税收核算),这些官职不涉及核心政务,只负责具体实务,既能让录取者发挥所长,也能减少保守派‘工匠掌权’的担忧。”
他顿了顿,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试点能‘以成效说话’—— 若半年内,长安、洛阳的农桑产量提升、工坊效率提高、商税核算更精准,便证明技艺科可行,届时再向全国推广,保守派便无话可说;若成效不佳,也可及时调整,不会对全国科举造成太大影响。这便是‘小范围试错,以成果定方向’,既稳妥,又能推进改革。”
唐太宗听完,眼前一亮,手指轻轻敲击案面,语气渐显振奋:“此策甚妙!既避开了与保守派的直接冲突,又能验证技艺科的价值,可谓两全其美!” 他拿起奏折,仔细翻看,见上面还标注了试点的时间节点(明年开春科举启动试点)、录取名额(两地各录取五十人)、考核监督机制(由翰林院、工部、户部共同监考),更是满意,“你考虑得如此周全,朕心甚慰!便按你所言,先在长安、洛阳试点!技艺科的考核内容,就由你牵头,联合翰林院学士、工部官员共同拟定,务必贴合实务,不可流于形式,让那些说‘技艺科是空架子’的人闭嘴!”
“臣遵旨!” 李逸躬身领命,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 试点推行,虽非一步到位,却是打破僵局的关键一步。
离开御书房后,李逸立刻召集翰林院三位资深学士(擅长典章制度)、工部两位郎中(分管农器与工坊),在工部议事厅召开方案制定会议。厅内案上摆满了各类资料:从江南农官递来的 “春耕技术总结”,到技艺局的 “水力纺纱机图纸”,再到市舶司的 “海外贸易流程手册”,每一份都与实务紧密相关。
“技艺科的考核,绝不能像传统科举那样考‘死记硬背’,要考‘能用、管用’的知识。” 李逸开门见山,将考核分为 “农艺”“工坊”“商旅” 三类,与众人逐项商议:
农艺类考核,需贴合当前农耕需求。翰林院王学士提出:“江南推广甘蔗种植,长安周边以水稻、小麦为主,考核应兼顾不同作物。” 最终确定考核内容为三部分:一是 “农作物种植技艺”,考水稻育秧、小麦防倒伏、甘蔗灌溉的具体方法,甚至会让考生在模拟田垄中演示农具使用;二是 “农具改良知识”,以曲辕犁、水车为重点,考其结构原理与维护技巧,比如 “曲辕犁的犁评如何调节深耕度”“水车叶片损坏如何应急修补”;三是 “灾情应对”,给出洪涝、旱灾的具体场景,让考生制定作物抢救方案,如 “稻田被淹后如何排水、补种”“旱灾时如何调配水源灌溉”。
工坊类考核,则紧扣技艺局的研发成果与工坊实务。工部张郎中常年分管工坊,提出:“纺纱、锻造是当前最急需人才的领域,考核需侧重实操。” 方案最终定为:一是 “纺织技艺”,考纺纱流程(从棉条到成纱的步骤)、织布机的调试(如 “脚踏提综” 装置的故障排除);二是 “器物锻造”,考铁器(如犁铧)、铜器(如酒壶)的锻造工艺,甚至会让考生现场锻造小型工具,检验手感与精度;三是 “新技应用”,以水力纺纱机、简易温度计为案例,考其工作原理与推广注意事项,比如 “水力纺纱机的齿轮如何保养”“简易温度计的读数误差如何校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