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逸品女红坊的工作间里,照亮了桌上整齐摆放的布匹、丝线与针线。随着苏瑶一声 “开工”,一百二十名女子纷纷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拿起针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 刺绣组的女子们将绷子固定在桌前,穿针引线,指尖翻飞间,莲花、牡丹、蝴蝶的图案在香囊布上渐渐成形;缝纫组的女子们则踩着脚踏缝纫机,“咔嗒咔嗒” 的机器声与针线穿梭的 “沙沙” 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女红坊最动听的晨曲。
苏瑶站在工作间中央,看着眼前有序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为了让生产效率最大化,她根据女子们的技艺特长,将她们分为两组:
刺绣组:共六十人,由擅长苏绣、湘绣的女子组成,主要制作刺绣香囊,按图案复杂度分为 “简易款”(如单色花朵)、“精致款”(如彩色花鸟),简易款每个二十文,精致款每个三十文,鼓励女子们根据自身技艺选择,既保证质量,又能兼顾效率;
缝纫组:共六十人,由擅长裁剪、缝纫的女子组成,主要制作棉布襦裙、短衫与孩童衣物,按衣物款式与复杂度计酬 —— 棉布短衫每件八十文,棉布襦裙每件一百文,孩童棉衣每件一百二十文,原料由专人统一发放,避免浪费。
“咱们做的商品要送到逸品轩售卖,品质是根本。” 开工第一天,苏瑶便制定了 “三级质量检验制度”:
自检:女子们完成作品后,先自行检查 —— 刺绣香囊需检查针脚是否均匀、图案是否完整,缝纫衣物需检查缝线是否平整、纽扣是否牢固,确认无误后,在作品角落绣上自己的 “标记”(如林嫂绣 “林” 字,春桃绣 “桃” 字),方便后续追溯;
组检:每组由两名资深绣娘担任 “质检员”,每天收工时,对组内所有作品进行二次检查,不合格的作品需退回,由制作者修改后重新送检;
总检:苏瑶每日傍晚亲自抽查,抽取每组 10% 的作品,若发现问题,需全组重新检查,确保每一件送往逸品轩的商品都符合 “逸品” 的品质标准。
林嫂是刺绣组的 “快手”,她擅长绣莲花图案,针脚细密均匀,颜色过渡自然。加入女红坊后,她每天清晨第一个到岗,傍晚最后一个离开,平均每天能完成三个精致款莲花香囊,按每个三十文计算,一天就能赚九十文,比之前做零散针线活(一天最多三十文)的收入翻了三倍。
“林嫂,你这莲花绣得真好看,花瓣的颜色跟真的一样!” 质检员张绣娘拿着林嫂的香囊,忍不住称赞。林嫂黝黑的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多谢张师傅夸奖,我就是想着多做几个,能给夫君抓药,给孩子买些笔墨纸砚。”
每月初五是女红坊发薪的日子。第一个发薪日,林嫂拿着沉甸甸的铜钱(她这个月做了九十个精致款香囊,收入两千七百文),激动得手都在抖。她特意请假回家,给夫君买了上好的药材,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件新衣裳,还买了一斤肉,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久违的肉菜,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总担心下个月的米钱,现在有了稳定收入,终于能让孩子们吃顿好的了。” 林嫂的夫君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缝纫组的王姑娘,起初技艺不算精湛。她今年二十岁,此前只给自家缝补衣裳,从未批量制作过衣物,刚加入时,缝制的棉布短衫针脚歪歪扭扭,袖口大小不一,第一次送检就被退回。
“王姑娘,别灰心,咱们慢慢来。” 苏瑶没有批评她,而是让缝纫组的质检员李绣娘手把手教她,“你看,缝纫时要将布料对齐,针脚间距保持半寸,这样缝出来才平整;袖口要先画好线,按线裁剪,大小才一致。”
李绣娘还特意给王姑娘做了一个 “针脚模板”—— 在木板上刻出半寸间距的线条,让她练习时对着模板缝线。王姑娘格外刻苦,每天中午别人休息时,她还在工位上练习;晚上回到宿舍,也借着油灯的光,琢磨裁剪技巧。半个月后,她缝制的棉布短衫不仅针脚整齐,还在衣襟处绣上了小小的兰花图案,既美观又不影响穿着。
“王姑娘,你这短衫绣上兰花,比之前好看多了!” 逸品轩江南分店的掌柜收到货后,特意给苏瑶写信称赞,“顾客们都说这衣裳别致,订单量比之前多了两成,以后得多订些你家的短衫!”
王姑娘得知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月,她不仅完成了四十件棉布短衫,还额外做了十件绣花襦裙,收入达到一千八百文,比第一个月(八百文)翻了两倍多。“要是没有苏姑娘和李师傅的帮助,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混日子呢!” 王姑娘拿着薪水,第一次给自己买了一支银钗,插在发髻上,镜子里的自己,终于有了几分神采。
为了激发女子们的积极性,苏瑶还在每月月底设立了 “每月最佳工匠” 评选。评选标准兼顾 “质量” 与 “产量”—— 质量占比 60%(由质检员打分),产量占比 40%(统计当月完成作品数量),每月评选出三名 “最佳工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