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清晨,魏徵的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案上摊开的《税制改革建议书》,每页都布满了他用朱笔标注的痕迹 —— 在 “平民税负占比高” 的数据旁,他写了 “切中要害”;在 “以工抵税” 的细则下,批注 “兼顾民生与实务”。魏徵手指轻抚过纸页,想起昨日户部尚书递来提案时的叮嘱:“魏大人,李侍郎此策虽大胆,却句句关乎民生,还望您能代为进言。”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盛放的紫藤花,思绪翻涌。现行税制的弊端,他早有察觉 —— 去年巡查河南道时,曾见农户因缴不起税被迫卖女;上月审阅国库账目,发现世家避税导致的税收流失,足以供养三个边军大营。可 “祖宗之法不可变” 的论调,在朝堂根深蒂固,改革谈何容易?
“大胆却不冒进,细致且接地气。” 魏徵重新拿起提案,心中已有定论。他召来侍从,将提案仔细装订,又附上自己的奏折,详细说明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嘱咐道:“即刻送往宫中,务必亲手呈给陛下。”
三日后的早朝,大明宫紫宸殿内气氛格外凝重。文武百官按品级站立,鎏金铜炉中燃着的檀香,也压不住空气中的紧张。唐太宗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李逸的提案,指尖轻轻敲击着封面,目光扫过阶下群臣,缓缓开口:“近日李逸上书,提议废除按户征税,推行‘按资产征税’,众卿可畅所欲言,谈谈看法。”
话音未落,吏部尚书张柬之便出列躬身,朝服的玉带因动作剧烈微微晃动:“陛下,万万不可!按户征税之法,自本朝开国沿用至今,已逾三十年,百姓习之,官吏熟之,岂能轻易更改?祖宗定下的规矩,是社稷稳定的根基,贸然变动,恐引发商户不满、农户惶恐,稍有不慎,便会生乱子,动摇国本啊!”
他身后的礼部侍郎立刻附和,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张大人所言极是!‘法不可轻变’是治国要道。按资产征税,需逐户核查商户营业额、农户土地收成,耗时耗力不说,还易滋生官吏贪腐 —— 若核查官员收受贿赂,为世家隐瞒资产,反而会加剧不公,百姓怨声只会更甚!”
户部侍郎王大人也上前一步,语气带着担忧:“陛下,臣分管税收多年,深知核算之难。长安城内商户逾两千家,农户近万户,若逐户核查,需抽调数百官吏,国库需额外支出数万贯经费,这对本就紧张的财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且商户营业额每日变动,农户收成受天候影响,核算结果难以精准,恐引发更多争议。”
保守派官员纷纷响应,有的痛陈 “改革会让世家寒心”,有的担忧 “平民不懂税法,反遭官吏刁难”,殿内反对之声此起彼伏,连殿外的侍卫都能隐约听到争论。
“陛下,臣有不同看法!” 魏徵从列中走出,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压过了嘈杂的反对声。他手持奏折,目光扫过保守派官员:“张大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可当年陛下推行均田制,废除前朝苛捐杂税,亦是对祖宗之法的革新,却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可见‘变’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是否贴合当下民生需求。”
他展开奏折,念出一组数据:“据户部统计,长安城内占总户数 80% 的平民,仅拥有 30% 的财富,却缴纳 60% 的税收;占总户数 20% 的世家,拥有 70% 的财富,仅缴纳 40% 的税收。去年一年,因世家虚报营业额、挂靠免税名义,流失的税收达五十万贯,这足以让十万农户免于饥寒!如此不均的税制,才是真正动摇国本的隐患!”
苏定方紧接着出列,铠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陛下,臣去年在江南巡查,见无数农户因重税卖地,沦为流民。李逸提议的‘以工抵税’,让农户通过修建水渠、维护道路抵税,既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又能完善国家基础设施,一举两得。且逸品轩已率先按营业额缴税,上月营业额五万贯,按 5% 税率缴纳两千五百贯,账本已公开,足见改革并非空谈!”
户部尚书也补充道:“陛下,按资产征税若试点成功,不仅能减轻平民负担,还能增加国库收入。以长安为例,若世家按实际资产缴税,每年可多收税收二十万贯;小商户税率降至 3%,虽短期税收略有减少,但能留住商户,繁荣市集,长期来看,税收反而会稳步增长。”
“陛下,这是‘与民争利’啊!” 张柬之激动地反驳,“世家是朝堂的支柱,若按资产征税,他们税负大增,恐会心生不满,影响朝堂团结。且商户若按营业额缴税,遇经营不善时,本就亏损还要缴税,恐会有更多商铺倒闭,市集反而会萧条!”
“张大人此言差矣!” 李逸终于开口,目光坚定地看向张柬之,“按资产征税,并非‘与民争利’,而是‘公平征税’。世家受朝廷恩宠,坐拥巨额资产,缴纳相应税款是应尽之责;小商户税率降至 3%,正是为了扶持他们发展,避免因重税倒闭。逸品轩按此税制缴税,不仅未亏损,反而因口碑提升,营业额增长了一成,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唐朝当财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