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下百米深处,寂静的隧道在灯光照耀下逐渐显露雏形。
这片区域,被规划为未来人类在月球上的“居住舱”。在工地入口,厚重的合金舱门缓缓合拢,仿佛隔绝了外界的荒凉与极端温差。在舱体内部,银白色的支撑框架正一节一节地拼接延展,犹如钢铁骨骼在荒原下生长。
“报告,第一模块框架安装完成,稳固度超过预计值8%!”
“二号舱体内循环通风系统已调试成功!”
“环境监测:气压、湿度、温度均在安全范围!”
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居住舱的三维模型缓缓转动。一个完整的环形通道逐渐成形,其间分布着数十个生活单元。每个单元都设有独立卧室、小型储物柜,以及共享的餐厅与休闲空间。
伍思辰注视着屏幕,眼神炯炯有神,声音铿锵:“这里,不再是冷冰冰的实验舱,而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个家。”
施工现场,机器人焊接臂发出刺眼的蓝光,空气过滤器开始运转,仿佛为这片地下空间注入了第一口清新的气息。科研人员走进刚刚封闭的舱室,厚重的宇航服被逐渐脱下,轻薄的工作服显露出来。
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泪光:“空气……这是真正在月球地下呼吸到的人造空气!”
同伴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没错!再过不久,我们就能在这里生活,而不是在临时舱里勉强轮换!”
随着环境舱灯光逐一亮起,银白色的墙壁映照出温暖的光辉。走廊里布置了长长的植物栽培槽,绿油油的小苗在紫外光下摇曳,仿佛为这片灰色的土地带来了第一抹春天。
指挥大厅内,工作人员热烈汇报着最新进度:
“餐饮区已完成框架拼装,预计两天后即可投入使用。”
“公共空间采用环形布局,最大可容纳200人同时活动。”
“舱内照明采用全息模拟,可切换为‘蓝天白云’模式,减少长期驻留的孤独感。”
伍思辰微微颔首,声音洪亮:“人类来到月球,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我们要让这里像地球一样,有温度,有家的感觉。”
随着居住舱逐渐成形,全国的目光也随之聚焦。
新闻频道滚动播报:【月球地下居住舱初步建成,可容纳百人长期驻留!】
街头的大屏幕上,居住舱的内部效果图吸引了无数路人驻足。孩子们兴奋地指着画面:“妈妈,那是月球的家吗?以后我们能去吗?”
老人眼眶湿润:“真没想到,我能活着看到我们在月球盖房子。”
社交平台瞬间被刷爆:
——“别人还在幻想移民火星,我们已经在月球装修房子!”
——“氦-3供电,地下恒温,带全息蓝天……这房子我抢一套!”
——“以后买不起地球房的,别急,月球还有地基。”
梗图潮更是汹涌:
有人把月球居住舱P成“月壤学区房”,标价:氦-3两克;
有人调侃:“地球996?来月球享受24小时静音社区。”
甚至还有人恶搞广告语:“恒温恒压恒湿,未来家的新选择——月球居住舱。”
而在施工前线,科研人员们也沉浸在喜悦中。
第一批居住单元被正式交付测试,工程师们兴奋地躺上铺设好的休眠床。柔和的灯光、模拟地球的空气湿度、舱内墙壁投影出蓝天与绿草地,仿佛让人忘记了外面是冰冷荒芜的月壤。
“真像回到地球了……”一位航天员喃喃。
另一人笑着回答:“不,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地球。”
伍思辰站在观察窗前,看着那一抹绿苗在生态槽里摇曳,缓缓说道:“今天,我们在月球有了第一处真正的家。未来,这里将容纳的不止是几百人,而是成千上万,乃至整个文明的希望。”
掌声再次响彻大厅。
——月球居住舱,不再是冰冷的幻想,而是人类新的温暖归宿。
华盛顿,白宫战情室。
巨幕上,大夏新闻频道正在转播最新画面:几名航天员脱下厚重的宇航服,走进银白色的月球地下居住舱。他们轻松地呼吸着人造空气,在全息投影出的“蓝天白云”下坐在公共餐厅的桌边,端起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微笑着对着镜头挥手。
那一刻,白宫战情室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总统死死盯着画面,额头青筋暴起,声音发抖:“他们……真的在月球上住下来了。”
国防部长猛地一拳砸在桌上,咆哮道:“这不是科研演示,这是殖民!他们建成的不是实验舱,而是真正的居住基地!”
能源部长满脸惨白,喉咙干涩:“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长期驻留,采矿,提取氦-3,乃至扩建……我们再也没有任何机会追上了!”
参谋长声音沙哑:“总统阁下,他们在月球的根基,已经稳了。我们再争论预算,再开项目……都晚了。”
整个会议室像是被钉死的棺材,空气沉重到令人窒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为国家献科技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