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道沟,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下午时分,我终于抵达了这个目的地。
沙道沟镇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辖镇,沙道沟早年因土、苗人民在沟边坡地刀耕火种,俗名砍畲,取名畲刀沟。后来,酉水冲击成大河,沙砾满沟,且成为通往鹤峰、湖南龙山县的大道,遂更名为沙道沟。
据县志记载,沙道沟置湖南镇边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改沿边溪洞宣抚司,明改忠洞安抚司属施州卫大田军民千户所,清属宣恩县辖。1949 年后属沙道沟区(四区),1955 年设县辖沙道沟镇,1958 年分为红旗、红色、高照 3 个公社,1961 年复置沙道沟区,1975 年撤区,分为沙道、沙坪、龙潭 3 个公社。1984 年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1995 年曾划归来凤县代管,1998 年恢复为宣恩县管理,2001 年 3 月,撤销沙坪乡,并入沙道沟镇。
1934 年,红二、六军团进驻沙道沟两河口村,次年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1935 年,贺龙等率领红军在忠堡取得大捷,随后又在板栗园设伏,歼灭敌方第八十五师师部及两个团和一个营,击毙敌师长谢彬,百姓为纪念这次战斗将凉亭桥更名为红军桥。
贺龙与游家客栈的故事恩施文明网:贺龙当年在湘鄂西一带赶骡子贩盐时,常歇脚于沙道沟的游家客栈。后来红军被白军围困,缺粮少衣,客栈老板游民武突破封锁为红军送物资。红二方面军长征时经过沙道沟,贺龙又住进游家客栈,并在此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宣恩县委。
盐花老街曾是沙道沟镇最繁华的区域,作为古盐运码头的起点,有鄂西山区 “小上海” 的美誉。2023 年以来,沙道沟镇对老街进行提质改造,完成了路灯改造、飞线入地,完善了地下管网,新增了文化墙、盐花小巷地标等文旅新元素,使其成为集文化旅游、时尚休闲、商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特色风貌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沙道沟镇地处鹤峰、桑植、来凤、宣恩四县交界之地,柏油路四通八达,是武陵地区边贸 “口子镇”。截至 2019 年末,沙道沟镇共有工业企业 49 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2 个,以及营业面积超过 50 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55 个。
沙道沟镇形成了以 “木笼寨贡米” 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品牌矩阵,包含乐坪箬叶青、白水桃园香等。同时,依托彭家寨吊脚楼群等文化资源,建设中国土家泛博物馆(彭家寨)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原本听说这里有许多独特的土特产可供品尝,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时,却被一家温泉酒店深深吸引住了。
也许是因为这两天的行程让我有些疲惫不堪,所以当看到那家温泉酒店时,我毫不犹豫地决定住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毕竟,没有什么比泡在温暖的泉水中更能舒缓身心的了。
大约下午5点多,田总来接邀请我去他家喝茶。我欣然应允,跟着他一同前往。到了他家,我才发现原来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土豪老板。他在广东种树赚了大钱,家里的房子足足有6层楼,面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0平米!
我们在他家的二楼坐下,开始品尝香茗,一边聊天一边享受这悠闲的时光。在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田总不仅是个成功的商人,还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陪同我们的汪林说,而这个地方之所以如此着名,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美味的土特产和舒适的温泉酒店,还因为这里有一个名为“边城”的地方。这个边城,正是当年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所在地。
我查了查,《边城》的原型地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边城镇,原名茶峒镇湖南省人民政府。茶峒镇地处重庆、湖南、贵州三地交界处,与《边城》中描述的地理位置相符,书中也多次出现 “茶峒” 二字。小镇内的翠翠岛、拉拉渡等场景,也与小说中的描写相呼应。
就这样,时间在我们愉快的交谈中悄然流逝,整个下午我们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们一边品尝着香醇的茶水,一边分享着彼此的人生经历和独到见解,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压力。
然而,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细微的细节——新桐的陈总似乎对田总心存不满。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陈总曾与田总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田总以陈总的名义没有购买他的苗,而是在他下面的供应商那里购买了大量的苗。经过这五个月的观察,陈总发现这些苗的品种十分杂乱,与他原本期望的相差甚远。
更糟糕的是,陈总之前给重庆送了一车货,其中包含三种不同的苗,本是用于做比对实验的。然而,重庆的刘老板却将此事弄混了,导致现在有些苗已经长到了 5 米高,而有些“新桐”苗却仅仅只有2米多高,还有些甚至只长了不到一米高。田总也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为了节省一些钱,却没想到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明年恐怕还得砍掉这些不合格的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山碎光杂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金山碎光杂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