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的海涛前来找我盖章,他要前往榆次进行一些事务处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前两天我们在一起时曾经提及过此事,当时我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直接表示同意。毕竟,这是协会应该承担的工作——搞调研嘛。
然而,当我坐下来与他深入交谈时,他却跟我聊起了一大堆他所认识的人和事。接着,他还提到了昨天与自然资源部的几个部门进行沟通的情况,以及沟通的结果和后续的操作方式。
听他讲述完这些之后,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说:“咱们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认识哪些人,而是要明确我们的定位。我们可不是普通的行业协会,而是行业组织。就拿榆林的调研来说吧,他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咱们的专家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咱们的专家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协会专家,而是行业内的顶尖专家,这一点必须要提升一个层次。”
后来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各种人和事,我连忙打断他,解释道:“我并不是要批评你啊,只是想提醒一下,毕竟有个协会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规定人家交了多少会费,就一定要为他们赚取多少利润。这样一来,你的负担可就太重啦!”
我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其实呢,我们可以给他们画一个圈,就像给他们指明一个方向,做一个战略展望。如果他们愿意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那就最好不过了;要是他们不愿意,那我们也没必要强求,更不必去迎合他们。”
说到这里,我稍稍加重了语气:“所以啊,我觉得现在找人的话,主要就是找两种类型的人。第一种呢,是本身就很有钱的人;第二种呢,则是有能力找到钱的人。这两种人都很重要,我们可以跟他们多交流交流,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我觉得在这个行业里,对于角色的设定有些不合理。比如说,调研函和研讨函的数量相对较少,而需要有报告的情况却很多,甚至连开会都要出函。这样一来,每次去一个地方都要出函,实在是有些繁琐。如果这些函并不是很重要的话,那我完全可以把东西放在这里,不必每次都专门出函。这是第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多制定一些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且要采用行业通用的标准。这样一来,企业会更愿意参与其中。我想说的是,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职称评定需要这些标准和规范作为依据;其次,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行业地位的体现,是一种生意上的需要。可我之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真是太傻了。所以说,我认为这些标准和规范非常重要,甚至连中化这样的大公司也都想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我觉得只要我们制定的标准不超过四个方向就可以了,比如生态、林业、节能和环保这几个方面就行。
第三个问题,关于我所在行业的发展,需要多关注一些方面。比如说历史矿山档案,它见证了历史矿山从开采、探矿到开采后的修复全过程。这种档案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是一个典范。我跟他说要去西北,他却表示要重点关注福建、浙江和新疆这些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福建和浙江是“两山论”的发源地,而“两山论”实际上就是在矿山上提出来的,具体地点是安吉。所以我说,浙江的地方经济发达,在这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接着,我们聊到了第四个问题,那就是行业会展。我认为,培训会展其实都属于培训的范畴,其中还包括标准的宣传和贯彻。我强调说,开会是要有明确目的的,我们要把这个行业梳理清楚。就像我们有这么多的矿,并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收集与矿相关的东西。我们可以把矿作为一个标的,然后去收集一些为矿上服务的企业,比如有设备的、有装备的等等。
我们的重点应该是为矿提供绿色矿山的方法和技术,而不是去做种苗。当然,如果有企业愿意做种苗,我们也可以把种苗企业的信息发送给矿山,让它们作为工具书使用。这样一来,矿山肯定会非常乐意接受的。
第五个要点便是行业角色最终的行业定位以及其所处的地位。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抓住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我们究竟需要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就如同矿山一般,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其二,我们要如何为历史矿山赋予能量呢?这里的赋能指的是通过方法和技术,为其赋予什么样的能力呢?实际上,只要能够为利华带来利益,哪怕是卖盒饭、做快餐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立足矿山的方式。
因此,今天我和他大概谈论的问题是这样的:我向他提议,我们需要将个人关系转变为行业关系。我们不能仅仅是协会的专家,而应该成为行业的专家。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为特定的领域,比如鱼翅鱼鳞等,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愿意为他支付一些费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山碎光杂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金山碎光杂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