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离那场席卷蜀地的甘霖已过去月余。安华县境内,昔日龟裂的土地已被新绿覆盖,枯萎的禾苗旁,顽强的新芽正破土而出。河床虽未盈满,却也有了潺潺流水,滋润着干涸的大地。灾后的重建工作在县令赵世勤近乎脱胎换骨的操持下,竟也显现出几分井井有条的气象。
疏通淤塞的沟渠,分发所剩无几却至关重要的粮种,登记造册安抚惶惶不安的流民,甚至亲自调解因争抢水源而起的邻里纠纷……这一桩桩、一件件繁琐公务,赵世勤竟未像往常那般推诿敷衍,反而处理得颇为上心。偶尔,当他站在田埂上,看着农人扶着犁铧在湿润的土地上划开一道道希望的痕迹,听着那劫后余生的欢声笑语,他心中那份因凌灵降临而悄然萌发的、“或许当个好官也不错”的念头,便如同被春雨浇灌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虽不茁壮,却顽强。
这日午后,处理完手头积压的文书,赵世勤屏退左右,独自一人信步登上了城南那片高地。此处,正是当初凌灵设坛祈雨,引动天地异变之地。法坛早已拆除,空地上甚至已开始长出细密的草芽,但站在这片土地上,赵世勤依旧能清晰地回忆起那日的每一个细节——狂风如何骤起,乌云如何汇聚,雷霆如何炸响,以及那倾泻而下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甘霖,是如何让无数人喜极而泣,跪地叩拜。
微风拂过,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赵世勤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股涤荡人心的磅礴力量。他抚摸着胸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当日面对凌灵那神鬼莫测手段时的惊悸,以及随之而来的、难以言喻的崇敬与感激。
“仙师……凌灵真人……”他喃喃低语,声音里充满了敬畏,“于我安华县,恩同再造!活命之恩,点拨之情,我赵世勤……何以为报啊!”
那些庙宇里泥塑木雕的神佛,香火供奉了不知多少年,何曾真正显圣,救民于水火?唯有那位白衣翩跹、清冷出尘的凌仙师,是真真切切、在他眼前施展了逆转乾坤的大神通!这才是真正的活神仙!
一个念头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燃起,并且迅速燎原,再也无法抑制——为凌灵仙师修建道观,塑以金身法相,使其仙踪长存,香火供奉,佑我安华县风调雨顺,永享太平!
他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再次召集了县中有名望的乡绅富户。与上次商议祈雨时的惶恐不安不同,这一次,赵世勤站在堂上,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虔诚光彩,声音也因激动而微微拔高:
“诸位乡贤父老!想必大家都未曾忘却,月前那场救命的甘霖从何而来!是凌真人!是长公主殿下请来的在世真仙,以无上法力,解我等于倒悬,活万千生灵!此恩此德,堪比山高,似同海深!我等凡夫俗子,受此天恩,若不做些什么以表寸心,岂非与禽兽无异?”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本官思前想后,夜不能寐!觉得唯有在城南那片福地,为凌灵真人修建一座清净庄严的道观,依其仙姿,塑以金身法相,使其仙迹长存,受我等世代供奉香火,方能略表我等拳拳感激之心,亦可祈请真人仙灵,永佑我安华水土!”
此言一出,堂下顿时一片哗然,随即便是热烈的响应。这些富户们,或许对虚无缥缈的神佛半信半疑,但对于一位亲身展现过逆转乾坤之能的“活神仙”,其敬畏与巴结之心是实实在在、毫不掺假的!能为这样一位仙师立祠塑像,在他们看来,不仅是积德行善,更是为自身和家族寻求一份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庇佑!
“赵大人高义!此议甚合吾心!”
“功德无量!王某愿捐银八百两!”
“李家愿出上等木料石料,务必使道观坚固巍峨!”
“刘某认识州府最好的塑像匠人,定要为真人塑一尊最传神的金身!”
一时间,群情激昂,出钱出力,争先恐后。赵世勤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心中那股因凌灵而生的豪情与使命感愈发澎湃。很快,在昔日祈雨坛的旧址上,一座名为“凌真观”的小型道观便开始破土动工。赵世勤几乎日日亲临督工,对凌灵金身法相的塑造更是苛求到极致,反复与匠人沟通,务必要展现出仙师那清冷出尘、悲天悯人而又蕴含无上威严的神韵。
就在“凌真观”的轮廓初现,金身泥胚渐成之时,钦差长公主萧璇玑的车驾,在数百精锐骑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抵达了安华县境。
她此番奉旨巡视蜀地赈灾,所到之处,政令通达,吏治为之一清,灾民得以安置,补种有序进行,其手段之果决,成效之显着,令随行官员与地方官吏无不心生敬畏。然而,在这份显赫的功绩与煊赫的权势之下,萧璇玑内心深处,却始终萦绕着一份不足为外人道的私念——她渴望能见到凌灵。
从陆明朗的详细汇报,以及凌灵那封措辞简洁、字迹却颇为奇特的亲笔信中,她已拼凑出凌灵最初便是在这安华县显圣救民。此地,便成了她心中最有可能寻到那道身影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厄难飞升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厄难飞升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