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以为用技术和条例就能完全禁锢他。
但他们或许忘记了,再完美的系统,也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误差。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这误差,在这铜墙铁壁上,一点一点地,凿出只属于自己的、呼吸的缝隙。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宇的生活表面依旧波澜不惊。他按时上班,沉默工作,忍受着同事的目光和经理的客气。每周按时去灰色建筑报到,接受那些枯燥而疲惫的测试,在陈博士锐利的目光下,谨慎地汇报着“一切正常,仅有轻微被动感应”。
但在无人知晓的暗处,他开始了自己秘密的“训练”。
在家里,他用各种电器进行试验——台灯、手机充电器、甚至那个噪音很大的老旧冰箱。他练习着用那种最弥散、最不触及红线的方式,去感知它们的工作状态(开启/关闭)、能量消耗水平(高/低)、运行是否平稳(是/否)。
过程缓慢而痛苦。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头痛和精神消耗,抑制器也时常会亮起那淡黄色的、警示性的光晕。他必须像走钢丝一样,精确地控制着感知的“焦距”和“深度”,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更强烈的警告甚至反制。
进步是微乎其微的。他无法获取任何具体的技术参数或内部信息,只能得到一些最基础、最二元化的状态反馈。但这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他像是在重新学习一种被遗忘的语言,从一个字母、一个单词开始。
他甚至开始尝试在公司里,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去“感受”那偶尔还会出现的、微弱的网络“低语”。他不再试图去理解它们,只是像雷达一样,扫描其存在和大致活跃程度。
他发现,当自己处于一种极度疲惫、精神近乎放空的状态时,这种模糊的定向感知似乎会稍微轻松一丝,抑制器的反应也会相对迟钝一点点。这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抑制器的判定,可能与他的精神活跃度有关。
时间在这种公开的麻木与隐秘的挣扎中悄然流逝。他的监管积分缓慢增长着,银行卡里的津贴支撑着他不至于流落街头。体内的那冰冷存在,大部分时间依旧沉寂,只有在他进行这种危险的“训练”时,才会传来一丝微弱的、仿佛被唤醒的共鸣。
他像一个在黑暗洞穴中摸索前行的囚徒,凭借着指尖触碰岩壁传来的微弱反馈,艰难地绘制着只属于自己的地图。
他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是更深的牢笼,还是……一线生机?
他只知道,他无法再回到那个彻底麻木、任由摆布的过去了。
漏洞已经找到,回响已在黑暗中荡漾开来。
他握了握拳,感受着手腕上抑制器那坚硬的触感,眼神深处,那点冰冷的余烬,在一次次危险的试探中,燃烧得愈发安静,也愈发坚定。
喜欢幕后:改造人类文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幕后:改造人类文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