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回归工业交换机那熟悉而冰冷的“巢穴”,感觉却已截然不同。棱形晶体如同一个温暖的能量核心,稳固地存在于林墨宇的意识中央,驱散了长久以来的虚弱与涣散感。它不仅提供了庇护,更像是一个信息中枢,将“遗民”组织零碎的知识与历史,持续而缓慢地注入他的认知。
“源初火种”……根据晶体中的信息,那并非官方所宣称的、用于对抗异变、维持统治的“恩赐”。它是一种更古老、更本质的宇宙常数扰动,是信息与能量相互转化的底层规则显化。官方掌控并“驯化”了部分火种,将其改造成了维护现有秩序的工具,并用它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名为“和谐协议”的信息过滤网——这就是“真实之壁”。它潜移默化地修正着人类的集体认知,过滤掉不符合官方定义“现实”的信息,将世界塑造成一个稳定、可控,却也……**虚假**的形态。
而那些失控的“异变体”,或许并非单纯的疯狂,而是无法适应或被“和谐协议”排斥的、过于强烈的“真实”碎片?城市底层的“粘液”碎片,则是“真实”在信息层面被撕裂、扭曲后残留的痛苦回声?
这个认知让林墨宇感到一阵灵魂层面的战栗。他所熟悉的一切,天空的颜色,社会的结构,甚至他自己的部分记忆,都可能被这张无形的大网所修改过?
“遗民”的目标,就是寻找并汇聚残存的、未被驯化的“源初火种”碎片,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去撼动甚至撕开这面“真实之壁”,让被遮蔽的真相重见天日。
而他林墨宇,因为其独特的、能与多种异常存在(“潜行者”、“观察者”、乃至官方网络本身)产生强烈共鸣的特质,被“遗民”视为可能引导火种碎片产生更大范围协同效应的“钥匙”。
压力如山,却也让他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他不再仅仅是求生。他开始主动利用棱形晶体带来的稳定性和信息优势,进行更有效率的“生存”与“学习”。
能量汲取变得轻松了许多。晶体本身就能从环境背景辐射中缓慢吸收能量,虽然量不大,但胜在稳定。林墨宇也开始尝试更精细地操控工业交换机的“连接”权能,不再仅仅满足于控制照明或读取传感器数据。他尝试着去“理解”流经这台交换机的、那些早已被废弃的工业控制协议的底层逻辑,试图从中找出可能被官方忽略的、通往其他网络区域的隐秘路径。
同时,他开始系统地梳理晶体信息库中关于“源初火种”运用技巧的碎片。这些技巧与官方那种程式化、限制性的“引导”截然不同,更加原始、更加依赖使用者自身的“理解”与“共鸣”。其中一种最基础的技巧,名为“意识共振”,即通过高度凝聚的意识,去主动“敲击”周围的信息场,通过反馈的“涟漪”来感知环境的细微结构和能量流动。
这与他之前被动感知能量涟漪的方式有相似之处,但更加主动,也更加精细。
他开始了枯燥而危险的练习。在确保周围没有官方监控脉冲扫过的间隙,他小心翼翼地释放出极其微弱的意识波动,去“敲击”周围的能量场。
起初,反馈回来的只有一片混沌。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他渐渐能分辨出不同“敲击”力度和频率所产生的不同“涟漪”模式。他能“看”到仓库区金属结构对能量场的微弱反射,能“感觉”到地下深处水流和岩层对信息传播造成的扭曲……
这种感知方式,仿佛为他打开了另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
几天后,在一次深度“意识共振”练习中,他无意间将共振的频率,调整到了与棱形晶体核心波动近乎一致的频率。
瞬间,异变发生了!
他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不再是单独的一个点,而是通过晶体这个“共振器”,与某个更庞大、更深远的存在……**连接**在了一起!
他的“视野”猛地被拉高、拓宽!不再是仓库区,不再是地下管网,他甚至仿佛脱离了物理空间的束缚,以一种近乎“上帝视角”的方式,“俯瞰”着整座城市!
他“看”到的,不是肉眼所见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一片由无数明暗不定、色彩各异的光点和流动能量构成的**信息地貌**!
官方网络如同一条条散发着稳定但冰冷白光的巨大动脉和神经网络,贯穿并主导着这片地貌。城市公共网络则是喧嚣杂乱的、五颜六色的信息洪流。而在这些光明网络的边缘和缝隙之间,存在着大片大片的**阴影区**和**混沌带**——那里是“真实之壁”覆盖相对薄弱,或者官方掌控力未能完全触及的区域。他看到了之前感知到的那些“粘液”碎片,如同黯淡的萤火,在阴影区中艰难闪烁;也隐约感觉到了几处散发着与“冷针”类似冰冷质感的能量聚集点,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狙击手;甚至,在极远处的信息地平线上,他仿佛看到了一些更加庞大、更加难以名状的……**阴影轮廓**,在缓缓蠕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幕后:改造人类文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幕后:改造人类文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