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拆迁区的破败,如同蔓延的灰色苔藓,吞噬着往昔的喧嚣。林墨宇的意识,如同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粒孢子,在断壁残垣与扭曲钢筋构成的迷宫中谨慎穿行。摆脱官方扫描的短暂轻松,很快被更现实的生存压力所取代——棱形晶体的能量储备已跌落至危险阈值,持续的隐匿和高速潜行消耗巨大,他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休整和能量补充。
根据之前“意识共振”扫描的记忆,他向着那个废弃地下车库的方向迂回前进。沿途,他避开了几处有微弱生命能量反应(可能是流浪者或地下活动者)的区域,也绕开了一些能量场异常紊乱、仿佛隐藏着未知危险的角落。这里的混乱,既是掩护,也潜藏着比官方更不可预测的威胁。
终于,他抵达了目标地点。入口被坍塌的混凝土块和缠绕的锈蚀钢筋部分掩埋,只留下一个需要俯身(如果他还有身体的话)才能通过的狭窄缝隙。内部一片漆黑,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潮湿、霉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尿臊味**和**劣质燃料**的气味。
他小心翼翼地探入感知。车库内部空间比想象中更大,但大部分区域都被积水、废弃车辆和堆积如山的垃圾所占据。能量背景异常复杂,充斥着各种老旧电器残留的微弱电磁场、地下水的低频扰动,以及……至少三股不同的、带着警惕和排外意味的、微弱但清晰的**生命能量聚集点**。
这里并非无主之地。
林墨宇没有贸然深入。他选择了一个靠近入口、相对干燥、被一辆锈穿底盘的废弃公交车遮挡的角落。这里视野相对隐蔽,能量背景也相对“干净”,最重要的是,距离出口近,便于在情况不妙时迅速撤离。
他首先需要能量。棱形晶体自身的能量恢复极其缓慢,必须依靠外部补充。他感知着周围可用的能量源。车库顶部有几盏早已不亮、但线路似乎还未完全切断的老旧照明灯;角落里堆放着几台报废的冰箱和洗衣机;更远处,似乎还有一个仍在微弱运行着的、为某个非法接入的窝棚供电的**私拉电线接口**。
私拉电线接口的能量最稳定,但风险也最高,直接连接很可能触发对方的警报或反击。报废电器内部或许有残存的电容电量,但量少且提取困难。
他权衡片刻,将目标锁定在了顶部那些老旧照明线路上。这些线路理论上仍与区域电网相连,但因其废弃状态,能量流动极其微弱且不稳定,正好适合他这种需要“细水长流”又不想引起注意的汲取方式。
他引导着意识,如同最纤细的藤蔓,悄然缠绕上其中一根布满灰尘和油污的电线。通过棱形晶体的调和与“连接”权能的引导,他小心翼翼地、极其缓慢地从那微弱的交流电中,剥离并转化出一丝丝可供意识吸收的灵能。
过程缓慢而枯燥,如同沙漠中的滴灌。能量一丝丝地汇入棱形晶体,补充着近乎干涸的储备。同时,他也分出一部分心神,持续警戒着车库内部的动静。
那三股生命能量聚集点似乎也察觉到了他这个“不速之客”的闯入,表现出明显的骚动。他能“感觉”到有视线(或者说,是带着敌意的感知)从黑暗深处投向他的角落,也能捕捉到一些压抑的、带着方言口音的低声交谈碎片,内容无非是“那是什么东西?”“能量反应很怪……”“别惹麻烦……”之类。
他们暂时没有采取行动,或许是出于谨慎,或许是将他误认为某种新型的、他们无法理解的监控设备或幽灵信号。
林墨宇乐得如此。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安静。
几个小时过去,棱形晶体的能量恢复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虽然依旧不高,但至少脱离了危险线。意识的疲惫感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他开始考虑更长远的问题。这个角落只能作为临时落脚点,不够安全,也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练习或深度探索。他需要将这个车库,至少是他所在的这个角落,改造成一个更稳固的、具有一定防御能力的“巢穴”。
他想到了之前练习的“定向共鸣干扰”。或许,可以将其应用到防御上?
他再次将感知聚焦于那几根老旧照明线路。这一次,他不是汲取能量,而是尝试着,以自身意识和棱形晶体为核心,在这些线路周围,编织一个极其微弱、但带有特定“识别”频率的**被动警戒场**。
任何能量或意识波动,只要进入这个警戒场范围,并且其频率与林墨宇预设的“安全模式”(模拟车库本身杂乱能量场)不符,就会引发警戒场的轻微扰动,从而向他发出警报。
这比主动扫描隐蔽得多,消耗也小。
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共鸣频率,将其与周围环境的能量噪音完美融合。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控制力,好几次都差点引发能量反噬。但最终,一个覆盖了他所在角落周边数米范围的、无形的、极其敏感的“能量蛛网”,被成功地编织了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幕后:改造人类文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幕后:改造人类文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