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菊花时,一定要注意区分白菊花、黄菊花和野菊花。其中,白菊花的性质甘凉,比较适合经常饮用。对于那些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不太喜欢喝茶或者担心喝茶会影响睡眠的人来说,可以考虑改用白菊花来泡茶。而黄菊花的性质则是苦涩的,虽然去火的效果比白菊花更为显着,但并不适合长期饮用,最好是在身体有火气的时候再选择饮用,在“和平时期”还是以白菊花为佳。至于野菊花,其寒性更为明显,更不适合长期当作茶来饮用。
如果你因为肝火太盛,导致眼睛发红,比如在春天常见的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是眼睛长了“针眼”,即“麦粒肿”,这时可以把野菊花泡在杯里,用水的蒸汽来熏眼睛,每次持续熏15分钟,通过黏膜吸收野菊花的清热功效。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眼部炎症。熏眼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蒸汽过烫损伤眼周皮肤,同时闭眼缓慢呼吸,让药力缓缓渗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由于肝火上升引起的眼部不适,减轻红肿、灼热和异物感。
对于苦丁茶,有两种情况是不宜饮用的。第一种是得了风寒感冒,怕冷、无汗、鼻流清涕时,此时体内寒邪束表,若再饮用苦寒之品,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导致寒邪内陷。苦丁茶的苦寒性质会加重这种类型的感冒症状,如头痛、四肢酸痛、体温难升等。相反,这时候适宜喝姜茶,用姜来驱除寒气,促进身体发汗解表,恢复正气。第二种情况是总感到手脚不温、畏寒怕冷、平时不敢吃冷东西、大便很少成形的人,这类人属于虚寒体质,阳气不足,脾胃虚弱,适合多吃羊肉、桂圆、红枣之类的温热食物来温补阳气、健脾暖胃。如果喝苦丁茶,则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腹痛、腹泻的虚损症状,使身体更加不适,甚至引发慢性消化问题。
对于那些脾气大、血压高的人,可以利用身体自身的降压穴位来调节。当生气或者感到血压突然升高时,可以让家人注意一下耳朵,耳后有一条静脉会非常突出,这就是耳穴上与血压有关的“降压沟”。此时可以自行用手轻揉,从上至下缓慢按摩,揉到它不那么突出为止,有助于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从医疗器械商店购买一个“三棱针”,它的针头比我们用的缝衣服针要粗,带有三个棱,刺破皮肤时出血更顺畅。用它来刺破那个暴露的青筋,放几滴血,之后你会觉得头脑轻快一些,心情也会平静一点,血压会随之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出血,尤其适合高血压患者在情绪激动后应急使用。
来势迅速的眩晕头昏,也多是由于肝火造成的。肝阳上亢,气血上冲,就会引发突发性头晕。要泻这种肝火,耳朵上还有一个穴位,叫“耳尖”。把耳朵竖着折叠一下,最高点的地方就是“耳尖穴”。此处为肝经循行所过,放血可清泻肝火、醒脑开窍。同样可以用三棱针放血的方法去火。操作前应保持情绪稳定,坐位或卧位皆可。这种方法对于因为肝火引起、在春天最容易出现的红眼病、针眼之类症状效果更好,能快速缓解眼部充血与胀痛。
这种放血疗法一般要先揉揉准备放血的部位,让它充分充血,然后用酒精或碘伏严格消毒,避免感染。之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迅速挤出三四滴血即可,不可过量。操作后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脚上也有“消气穴”和“去火穴”,那就是太冲穴,这是肝经的原穴,也是疏肝理气的关键穴位。这个穴位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处,向后约1.5寸的位置,要捏骨寻经地去揉,找到最酸胀的点。手指甲要剪平,要能掐进去,指甲长就会掐破皮肤。掐进去之后你会觉得深层有问题,真正生了气或者因为生气血压就要升高的人,那个穴位就会感觉很痛,甚至会摸到一个结节或疙瘩,这就是中医讲的“痛则不通”,说明经络不通了。每天坚持按摩5-10分钟,可疏肝解郁、平抑肝阳。通过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生气和肝火引起的各种不适,帮助身体恢复平衡,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体的穴位被视为与各个器官密切相关的敏感点。当一个穴位在按压时出现异常感觉,比如疼痛、结节或者酸胀,这通常意味着该穴位所属的经络以及与其相连的器官可能出现了问题。例如,按压某个穴位时感觉到明显的痛感或结节,这可能预示着相关的器官功能失调或受到阻碍。此时,通过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调节和治疗相关器官的问题。按摩的过程应持续到结节逐渐消失,疼痛感也不再明显,这样才表明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还有一个穴位叫阳陵泉,这是胆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小腿腓骨小头的下方。中医认为,肝和胆不仅在生理上紧密相连,还与人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的情绪波动较为频繁,这直接影响到胆经的正常运作。前段时间流行的敲胆经保健法,正是因为胆经位于身体的最外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问题。因此,经常刺激阳陵泉穴位,就像拨动琴弦一般,使其产生电麻感并直接传到脚底,对于疏解因生气、肝火旺导致的胆经郁结之气,具有显着的疗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的中医生涯之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