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月考日。
市一中的氛围比往常更加凝重,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硝烟。走廊上,学生们行色匆匆,脸上带着或紧张或自信或破罐破摔的表情。教室里,最后翻书临阵磨佛的沙沙声、深呼吸声、以及笔袋开合的细响交织在一起,构成高考前每一次大考特有的序曲。
林风平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其他人的紧绷形成鲜明对比。他甚至没有拿出任何复习资料,只是目光淡然地扫过教室前方悬挂的时钟,计算着开考时间。
他的大脑处于一种最佳的待命状态,如同精密调校后的仪器,冷静、高效、毫无波澜。所有高中阶段的知识点早已被梳理整合,形成一张随时可以高速访问、无缝链接的庞大网络。这次月考,对他而言,不是考验,更像是一次……性能测试。
李薇坐在前排,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后排角落的林风。看到他那一副云淡风轻、甚至有些懒散的样子,她心里莫名地有些烦躁和不踏实。她深吸一口气,暗暗告诉自己:稳住,他不过是虚张声势,基础差那么多,怎么可能一下子追上来?
周涛则故意弄出些声响,显示自己的从容,但不断摩挲笔杆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张龙的位置空着——他请了“病假”。那天和平巷的经历,显然让他短时间内没脸也没胆来学校面对林风。
监考老师抱着密封的试卷袋走进教室,严肃地宣布考场纪律。当试卷发到手中时,大部分同学都迫不及待地低头审题,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哗啦啦的翻页声和倒吸凉气的声音。
“好难……” “这选择题第一题就不友好啊……” “完蛋了,大题题干这么长……”
细碎的抱怨和哀叹在教室各个角落低低响起。
林风接过试卷,目光平静地扫过卷头——高三第一次模拟月考,数学。
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所有的题目信息在不到三秒的时间内被完全扫描录入大脑。
“试卷整体难度评估:中等偏上。侧重综合运用能力与思维灵活性。” “知识点覆盖分析:函数与导数占比35%,解析几何28%,数列与立体几何……” “最优解题路径规划完成。预计完成时间:25-30分钟。准确率模拟:100%。”
几乎是瞬间,所有题目的解答过程及答案已经在他脑中清晰呈现。他甚至能模拟出多种解法,并自动选择书写量最节省、步骤最清晰的一种。
他拿起笔,开始答题。
没有思考的停顿,没有验算的涂改。笔尖如同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答题卡上流畅地滑动,发出稳定而迅速的沙沙声。选择题的选项被直接填涂,填空题的答案简洁准确,大题的解答步骤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甚至比标准答案的范例还要简洁优美。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却又快得惊人。仿佛不是在解答复杂的数学题,而是在誊写早已烂熟于心的课文。
周围的同学还在为选择题绞尽脑汁,甚至有人刚做完第一面时,林风已经翻页开始攻克后面的解析几何大题。
一位监考老师注意到他的异常速度,皱着眉头踱步过来,站在他身后,目光带着审视意味地落在他的答题卡上。
通常答题这么快的,要么是彻底放弃乱写一气的学渣,要么就是……真正的天才。
然而,映入眼帘的工整字迹、严谨的推导过程、以及那几个选择题和填空题一扫而过却完全正确的答案,让监考老师脸上的审视迅速变成了惊讶,然后是浓浓的不可思议!
这学生……他居然真的都会?!而且速度这么快?! 他是哪个班的?以前怎么没印象?
老师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林风胸口的准考证信息——高三(7)班,林风。
林风?那个传说中的垫底生?这怎么可能?!
监考老师以为自己眼花了,又仔细看了几道大题的步骤,完全正确,思路清晰得可怕!他带着满心的震惊和疑惑,默默地走开了,但目光却时不时地飘向林风的方向。
林风对身后的注视毫不在意,全部心神沉浸在一种高效输出的状态中。大脑负责逻辑运算的部分高速运转,而控制手部书写的部分则精准执行,配合得天衣无缝。
二十五分钟刚过。
林风停下了笔。
整张数学试卷,包括需要大量书写的大题,全部解答完毕。
他放下笔,轻轻呼出一口气。不是因为疲惫,而是某种程序运行完毕后的自然状态。
他没有立刻交卷——那太过惊世骇俗,不符合他目前“循序渐进”展现实力的计划。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开始在脑中模拟推演物理试卷的解题模型,或者回顾一下最近吸收的格斗技巧细节。
同考场的其他同学还在奋笔疾书,有的愁眉苦脸,有的抓耳挠腮。李薇刚刚做完选择题,抬头活动一下发酸的脖颈,恰好看到林风放下笔、闭目养神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