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狼”的身影如同一个冰冷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林风的脑海里。那种如芒在背、仿佛一切行动都被洞悉的感觉,让他之后几天的行动都格外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疑神疑鬼。
他不敢立刻上传拍摄的地方志照片,而是故意拖延了半天,才在一次看似普通的图书馆网络访问中,混杂着其他无关的学术资料查询,将照片分批、加密发送了出去。他甚至刻意在传输路径中设置了几个不必要的迂回,试图制造出一种“技术笨拙但努力完成任务”的假象。
“策略:降低威胁感知。示敌以弱,隐藏真实技术实力。”
发送完毕后,他紧张地等待着回应。然而,加密信道一片沉寂。“影武者”没有对照片本身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对他“略显笨拙”的传输方式提出质疑,仿佛只是收到了一份理所当然的作业。
这种沉默反而让林风更加不安。对方是根本没在意这些细节,还是早已看穿了他的表演,只是不动声色?
他强迫自己不再去纠结这个问题,将注意力重新放回那些古籍照片的内容上。大脑将拍摄的页面清晰重现,逐字分析着那些晦涩的繁体字记载。
“民国X年冬,腊月初七至初九,夜半,城西旷野有光如昼,隐现三夜,伴闷雷声,然天清无云。乡民惊惧,谓为天灯或鬼火。有户铁器灼手,犬畜不安,彻夜鸣吠。耆老言,似同治年间亦曾有异象,录于前卷……”
记载很短,用词模糊,将其归结为无法解释的“异象”。但林风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点:
1. 时间与地点:民国时期,城西旷野(与现在老厂区位置高度重合)。
2. 现象:持续三夜的莫名强光、闷雷声、无雨。铁器发热、动物焦躁。
3. 历史重复性:耆老提及同治年间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这绝非简单的自然现象!强光、闷雷(可能是能量释放的巨响)、影响金属和生物……这简直就像是低配版的、未经控制的“催化剂”泄漏事件!
难道“影武者”所说的“高能实验事故”并非近期发生,而是有着更久远的历史?甚至从清末民初就开始断续发生?老厂区只是一个最近的爆发点?
这个推测让林风感到一阵心悸。如果真是这样,那“影武者”这个组织存在的时间,以及他们进行的“实验”的规模和危险程度,恐怕远超他的想象!
他立刻试图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同治年间本地异象”的记录,但一无所获。那个时代的记录更为稀少和散佚,恐怕只有更深度的古籍档案中才可能有只言片语。
“推论:‘催化剂’或类似能量泄漏事件具有历史重复性。‘影武者’可能为长期监控和掩盖此类事件而存在。其历史底蕴和组织规模需重新评估。”
就在他沉浸于历史谜团时,关于李薇的“后续观察”也有了结果。
记忆弱化处理似乎很“成功”。李薇彻底放弃了对能耗异常的调查,报告草草了结,转而投入到了新的课题中。她偶尔还会和林风讨论问题,但眼神清明,对之前那段短暂的“重大发现”似乎只剩下一点“好像算错过数据”的模糊印象,再无任何执着。
林风一方面松了口气,另一方面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个体的记忆和好奇心,在庞大的组织机器面前,是如此轻易就能被扭曲和抹平。
他严格按照要求,每周提交一次“目标B状态稳定,无异常”的报告,如同一个冷漠的监控探头。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平静”。学习、训练、完成“课题”、观察汇报。
直到三天后的夜晚。
林风正在进行能量屏蔽的练习,试图延长那层微弱力场的稳定时间。突然,他放在桌上的那个“影武者”留下的、用于接收线下传递物的特制通讯器,发出了极其轻微的嗡鸣声,并闪烁起淡淡的蓝色指示灯。
有东西被送到了他的“邮箱”——这是他设定的,用于接收线下传递物的警报。
他心中一动,立刻停止练习,警惕地感知四周,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悄无声息地打开窗户。窗台外侧,一个比上次更小的、如同口香糖般扁平的金属盒吸附在那里。
取下金属盒,回到房间,经过同样的安全检测和解密流程后,里面并非资料,而是一张简单的指令条和一个……地址?
指令条上写着:“明日20:00,前往该地址。接受第一次实地适应性评估。着装普通,无需特殊准备。”
地址是位于市郊的一个地方,地图显示那似乎是一个废弃多年的小型化工厂。
实地适应性评估?! 终于来了吗? 从“观察”、“学习”、“任务”,终于要走到“实地”这一步了?
这意味着什么?对方认为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适应性”?还是说,这是一次更直接、更危险的考验?
“风险评估:首次进入‘影武者’控制的实地环境,未知因素极多,风险等级:高。机遇:可能接触核心信息,直观了解组织运作模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