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这个曾经代表温暖和安全的港湾,此刻在林风感知中却处处充满了无形的裂痕和窥探的视线。墙壁之后,阴影之中,仿佛都潜伏着“影武者”冰冷的电子眼或能量传感器。U盘中的数字和那份突如其来的高强度扫描,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恐惧过后,是极致的冷静,以及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决绝。
既然退路已断,那便唯有前行,在刀尖上跳一场生死之舞。
他首先彻底检查了房间每一个角落,利用最新领悟的能量感知技巧,果然在书桌抽屉的滑轨内侧、台灯底座下方等极其隐蔽的位置,发现了几个微米级别的、非自然的能量感应点。它们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若非他刻意搜寻且感知能力大增,根本无从察觉。
他没有拆除它们。拆除只会立刻暴露自己已察觉的事实,打草惊蛇。他需要这些“眼睛”和“耳朵”来传递他希望对方看到和听到的信息。
他维持着表面的绝对正常。复习、训练、甚至偶尔会因为“思考难题”而眉头紧锁、喃喃自语,完美扮演着一个冲刺高考的顶尖学霸,以及一个仍在“影武者”设计的道路上“稳步成长”的合格样本。
但暗地里,他的行动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量屏蔽的练习成为了重中之重。每一次练习都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既要努力提升屏蔽强度和稳定性,又要小心翼翼地控制能量波动,将其伪装成精神高度集中时自然产生的生物场变化,避免引起过度的关注。进展缓慢而痛苦,但求生欲是最好的催化剂。
他对“影武者”后续发来的“课题”态度依旧“认真”,但完成策略彻底改变。他不再追求完美和高效,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极其隐蔽地“掺沙子”。
比如,在分析能量频谱时,他会将一个关键数据点的读数“不小心”计算偏差百分之五,导致最终推论出现一个微小但足以误导方向的瑕疵。在设计约束模型时,他会在一个不起眼的连接处留下一个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应用中存在隐性崩溃风险的结构缺陷。这些“错误”都符合一个“聪明但缺乏经验的新手”可能犯的错,看起来无伤大雅,却可能在关键时刻让依赖这些分析的报告出现重大误判。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他必须在“影武者”那些天才研究员的眼皮底下,精准地把握“犯错”的度和方式,不能太明显,也不能完全无害。
同时,他开始更积极地利用公共网络和图书馆资源,但不再寻找直接的能量或异能信息,而是转向那些看似无关的领域:城市规划档案、老旧市政工程报告、甚至是一些地方民俗传说和怪异录。他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拼凑“催化剂”事件的历史脉络和可能规律,寻找“影武者”可能忽略的盲点或弱点。
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多线程处理器,同时处理着学业、伪装、反向算计、独立调查等多重任务。压力巨大,但他乐此不疲,仿佛每一个成功的隐瞒和每一次微小的发现,都是对那个庞大机器的一次无声反击。
三天后,“影武者”的新指令到来,语气一如既往的冰冷,并未对他之前课题中的“瑕疵”提出质疑,似乎并未察觉。
“新课题:分析附件的能量残留数据(来源:城东废弃污水处理厂),建立衰减模型,并预测下一次活性峰值时间窗口(72小时精度)。”
附件里是一份新的能量监测数据。林风敏锐地注意到,数据采集点位于城东,与他之前接触过的城西老厂区、市郊化工厂都不同。“影武者”的活动范围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要广。
他像往常一样开始分析,但大脑立刻进入了高度警戒状态。这次的数据,有些不对劲。
“数据异常检测:附件能量频谱与已知‘催化剂’特征吻合度98.7%,但背景噪音频率存在极其细微的、非自然的一致性波动(周期性重复图案)。疑似人为添加的隐藏水印或追踪标记。”
陷阱!
这是一个精心伪装的陷阱!数据本身可能是真实的,但被添加了难以察觉的标记。一旦他使用自己的计算环境进行分析处理,这个标记就可能像幽灵一样嵌入结果中,无论他如何篡改结论,对方都能通过标记直接追踪到他的设备和他的“作弊”行为!
好狠的手段!看似普通的课题,实则是检验他“忠诚”和“是否与外接触”的试金石!
如果他只是个懵懂的“样本”,自然会中招。如果他已心生异志并与外界接触,很可能动用非常规手段分析,立刻就会暴露!
林风背后瞬间冒出冷汗。幸好他极度谨慎,一直使用物理隔离的沙盒环境!
但他不能直接交出未经处理的原数据。那样同样可疑。
“反制策略:1. 在隔离环境中剥离隐藏标记(高风险,可能触发数据自毁)。2. 模拟一个‘略微粗心’但未触及标记的分析过程,提交一份带有‘合理’误差的报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