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北方县城,年味还裹着料峭寒意在胡同里打转。红灯笼挂在老槐树的枝桠上,被风刮得轻轻晃,门框上的春联沾了雪沫,红底黑字反倒更显鲜亮。沈家土坯房的窗台上,除夕剩下的半串糖葫芦冻得硬挺,像串裹着糖霜的红宝石,映着窗内暖黄的光。
李秀莲盘腿坐在炕沿,手里捧着张硬纸板 —— 是年前特意找供销社文书要的厚纸,用红墨水工工整整写了 1 到 10 的数字。她指尖摩挲着纸板边缘,把沈浩往跟前挪了挪,轻声道:“小浩,咱今天认认数,妈教你看哪个是 1,哪个是 10。”
沈浩穿着件新缝的碎花小棉袄,浅粉色棉布是用布票换的,衬得他脸蛋红扑扑的。他没像别的孩子那样抓着炕边的布偶啃,也没闹着要摸窗台上的糖葫芦,只是乖乖坐着,黑亮的眼睛盯着硬纸板上的数字,小脑袋时不时歪一下,像是在琢磨那些弯弯曲曲的笔画。
“你看啊,这是 1,” 李秀莲拿起沈浩的小手,轻轻按在 “1” 上,声音软得像棉花,“就像你爸给你做的小木棍子,直直的一根。” 沈浩的手指蹭过硬纸板,没出声,只是眨了眨眼,长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李秀莲又指着 “2”:“这是 2,像不像后院老李家那只小鸭子,脖子弯弯的游水呢?” 她边说边用手指画着圈,想让孩子看得更明白。
其实她也没指望孩子真能学会,不过是正月里空闲,逗孩子玩罢了。可教到 “10” 的时候,意外突然来了 —— 她的手指刚落在 “10” 上,刚念完 “这是 10,1 后面跟着个 0”,沈浩突然伸出小手,稳稳地指在了 “10” 的位置,还 “咿呀” 叫了一声,声音脆生生的,眼神里带着点小得意,像是在说 “我找着了”。
李秀莲愣了一下,以为是巧合。她赶紧把硬纸板转了个方向,把数字顺序打乱,又指着旁边的 “7” 问:“小浩,哪个是 10 呀?再给妈指指。” 沈浩的小脑袋转了转,目光在纸板上扫了一圈,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再次按在了 “10” 上,还用力点了点,小指头把纸板戳得轻轻响。
“哎哟!我的乖宝!” 李秀莲这下真惊着了,赶紧把沈浩抱起来,贴在脸上亲了亲,“你真认识 10 呀?这可太能了!” 沈浩被亲得咯咯笑,小手还抓着硬纸板,一个劲往 “10” 的方向递。李秀莲心里又惊又喜,抱着孩子就往院外跑 —— 这么大的事,得跟邻居们说说才好。
胡同里,张婶正坐在门口晒萝卜干,看见李秀莲抱着孩子跑出来,笑着打趣:“秀莲,这是咋了?抱着孩子跟阵风似的,是家里糖不够了?”
“不是不是!张婶你快看!” 李秀莲把硬纸板塞到张婶手里,又把沈浩放在腿上,“你考考他,哪个是 10,他能指出来!” 张婶半信半疑地接过纸板,指着 “4” 问:“小浩,10 在哪儿呀?给婶指指,指对了有糖吃。”
沈浩眨了眨眼,小手一伸,准确无误地落在了 “10” 上。张婶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哎哟!还真指对了!这孩子才多大啊,就认识数了?这不是神童是啥!” 她嗓门一高,引得旁边几家邻居都探出头来。王婶抱着刚满周岁的孙子走过来,凑着热闹问:“真这么神?我也来考考。”
王婶故意把 “10” 藏在 “5” 和 “8” 中间,指着 “6” 问:“小浩,哪个是 10 呀?找着给你块水果糖。” 沈浩一点不慌,小脑袋歪了歪,伸手就把 “10” 指了出来。王婶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块糖,剥了纸递给他:“哎哟!真是神童!这糖给你,咱小浩真聪明!”
邻居们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都夸沈浩机灵。“沈家这娃,怕是文曲星下凡了!”“你看这眼神,亮堂堂的,就跟小大人似的。”“往后肯定能考上大学,有大出息!” 李秀莲听着这些夸赞,脸上笑开了花,抱着沈浩的胳膊都紧了几分 —— 之前沈浩闹着要粮票、布票,她只觉得孩子 “有灵性”,可现在孩子能认数,这是实实在在的本事,比啥都让人踏实。
傍晚沈建国下班回来,刚进胡同就听见邻居们在议论 “沈家娃是神童”,心里还纳闷:“咱儿就是个普通孩子,咋成神童了?” 等进了家门,李秀莲就拉着他,把沈浩认数的事添油加醋说了一遍,还拿出硬纸板让沈浩表演。
沈浩像是知道要给爸爸露一手,不等沈建国问,就主动指着 “10” 咿呀叫,小身子还晃了晃。沈建国哈哈大笑,把沈浩抱起来举得高高的:“咱儿真有出息!不过啊,也就是碰巧了,小孩子瞎指罢了。” 嘴上这么说,眼睛里的笑意却藏不住,连眉毛都扬了起来,转身就去厨房翻出了年前舍不得吃的奶糖,剥了一块喂给沈浩。
吃饭的时候,沈建国特意给李秀莲夹了块炖肉:“你平时教孩子辛苦了,多吃点。” 李秀莲白了他一眼:“啥碰巧啊?邻居们都看见了,连着考了五六次,次次都对!这就是有灵性,往后我得好好教他,争取明年教他认百位数!” 从那天起,李秀莲教沈浩认数更上心了,每天吃完晚饭,都要拿着硬纸板教上半个时辰,沈浩也 “配合”,偶尔还会指着 “5”“8” 叫,每次都能引来沈建国的夸赞,还会被抱着在屋里转两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