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的风裹着冷意,刮得县城中街的杨树叶打着旋儿落,却没吹散沈建国心里的愁云。他蹲在新门面的墙角,指尖抠着那道能塞进手指的裂缝,墙皮簌簌往下掉,像他此刻沉下去的心情 —— 昨天木工说,要彻底修这道墙,得加两百块材料费,还得耽误十天工期,原本算好的装修预算,一下子就紧了。
“建国,要不咱跟木工再商量商量,少花点钱?” 李秀莲抱着沈浩站在旁边,哈出的白气裹着担忧,“要是再加两百,买木料的钱就不够了,总不能让柜台用次品吧?”
沈浩趴在李秀莲怀里,小脑袋歪着,盯着那道裂缝看了会儿,突然伸手去拽沈建国的衣角,嘴里含混地喊着 “画、画”。他手里还攥着昨天那支橙黄色蜡笔,是之前画小太阳剩下的,此刻正往沈建国手里塞。
“小浩乖,爸现在没心思画画。” 沈建国叹了口气,把蜡笔推回去,心里满是焦躁 —— 刚辞了职,旧摊位转租出去收的五百块押金还没捂热,新门面又出了岔子,要是装修再拖,年底前就别想开业了。
可沈浩却不依,硬是把蜡笔塞进沈建国手里,又指着门面中间空荡荡的地面,小短腿在李秀莲怀里蹬着,像是要下来。李秀莲没办法,只能把他放在地上,看着他跌跌撞撞跑到墙角,蹲下来用蜡笔在墙上画 —— 不是之前的小太阳,是歪歪扭扭的直线,一条接着一条,横的竖的交叠在一起,像个格子。
“这孩子咋还画起来了?” 沈建国皱着眉,刚想把他抱开,却被李秀莲拉住:“你别急,看看小浩想画啥。之前囤粮、选门面,他都有主意,说不定这次也能帮上忙。”
沈浩画得认真,小眉头皱着,蜡笔在墙上蹭得 “沙沙” 响。没一会儿,他指着墙上的 “格子”,又指了指旁边堆着的空木箱,嘴里喊着 “架、放”。沈建国愣了愣,突然反应过来:“你是说,把货架做成这样的格子?”
沈浩用力点头,又爬到地上,在硬纸板上画 —— 这次画得更清楚了:下面是两条竖线当腿,中间是好几条横线隔开,分成一个个小格子,还在每个格子旁边画了小圆圈,像是在标注什么。他把硬纸板推到沈建国面前,指着 “格子” 喊 “多、放”。
“这…… 这是多层货架?” 沈建国拿起硬纸板,反复看着上面歪扭的线条,突然眼睛亮了,“之前我想做单层货架,只能摆一层货,要是做成这样的多层格子,能多放一倍东西!而且分了格子,电子表、肥皂、洗衣粉能分开摆,顾客好找,还显整齐!”
李秀莲凑过来看,也跟着点头:“对啊!之前供销社的货架就是乱堆,顾客要啥得翻半天。咱做成这样的格子,按种类摆,肯定比供销社方便!” 她摸了摸沈浩的头,“还是咱小浩有办法,这一下就解决了货不够放的问题!”
沈建国的愁云一下子散了,他抱着沈浩转了个圈,笑着说:“小浩,你可真是咱家的‘小军师’!之前还愁墙修不好耽误事,现在有了这货架设计,就算晚十天开业,也值了!”
第二天一早,沈建国就带着硬纸板去找木工。木工王师傅接过纸板,看着上面的格子,愣了半天:“建国,这是你画的?挺有想法啊!多层格子能省地方,还方便分类,比单层货架实用多了!”
“不是我画的,是我三岁儿子画的!” 沈建国笑着把沈浩的事说了,“这孩子之前就提醒我囤粮,现在又帮着设计货架,比我还厉害!”
王师傅惊讶得直点头:“这孩子真是有灵性!行,就按这图纸做,我再给你加点改进 —— 格子两边加个小挡板,防止东西掉下来,怎么样?”
“好!太好了!” 沈建国连忙答应,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 不仅货架的问题解决了,王师傅还主动把修墙的人工费降了五十块,说是 “沾沾孩子的灵气”。
接下来的日子,装修进度快了不少。沈建国每天忙着给木工递木料、买钉子,李秀莲则在旁边收拾杂物,偶尔帮着给墙刷石灰。沈浩也没闲着,每天都来 “监工”:看到木工把货架的格子做得太小,就拽着人家的衣角喊 “大、大”,直到木工把格子加宽两厘米才罢休;看到石灰刷得不均匀,就指着墙面喊 “匀、匀”,还会用小刷子帮着补刷,虽然刷得歪歪扭扭,却惹得木工们都笑:“这小老板比你爸还严格!”
这天中午,沈浩蹲在地上,用蜡笔在硬纸板上画新的 “图纸”—— 这次在格子旁边画了小小的图案:一个圆圈代表肥皂,一个长方形代表电子表,一个波浪线代表洗衣粉,还在每个图案下面画了小横线,像是在写价格。他把 “图纸” 递给李秀莲,嘴里喊着 “标、记”。
李秀莲看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你是想在货架上贴标签,写清楚啥东西放哪儿?” 沈浩用力点头,又指着 “图纸” 上的小横线,喊着 “钱、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