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的春天把县城胡同浸得软软的,胡同口老槐树的枝桠垂着雪白雪白的槐花,风一吹就簌簌落下来,粘在沈浩藏青色的新书包上 —— 这书包是李秀莲用去年卖手工鞋垫的钱买的,上面绣着只灰扑扑的小鸽子,沈浩每天上学前都要对着镜子把鸽子捋得平平整整,说 “这是跟晓雅的布包凑一对”。
“小浩!你再往上爬就要摔下来了!” 李秀莲站在槐树下,手里的竹篮已经装了小半篮槐花,看着沈浩扒着树干往高处够,吓得声音都发紧。沈浩却充耳不闻,脚尖踩着树疤往上挪,伸手去够最顶端那串开得最盛的槐花,嘴里还喊:“晓雅你等着!这串最大的给你做槐花项链!”
林晓雅蹲在树下,手里攥着根捡来的树枝,踮着脚想递给沈浩:“小浩你慢点!我够得着下面的,不用爬那么高!” 她的蓝布书包放在旁边,拉链没拉严,露出半块啃了一半的红薯 —— 是早上沈浩塞给她的,说 “我妈煮的,甜得能流蜜”。
沈浩终于够到那串槐花,刚想往下递,脚底下一滑,手没抓稳,整个人往下坠了半寸。“哎呀!” 他下意识地喊了一声,晓雅眼疾手快,把手里的树枝往他脚边塞,“踩我这个!踩稳了!”
李秀莲也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托住沈浩的腿:“慢点下,别慌!” 沈浩踩着树枝,慢慢滑下来,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串槐花,脸上沾了不少槐树叶,却笑得灿烂:“你看!这串最大,咱们做最长的项链!”
晓雅接过槐花,小心地把花瓣摘下来,摆成一排:“去年你也是这样,爬树摘槐花,结果摔下来把裤子摔破了,你妈还骂你来着。”
“那是我不小心!” 沈浩反驳,却忍不住笑 —— 去年他摔下来时,晓雅吓得哭了,还把自己最爱的橡皮塞给他,说 “摔疼了就捏捏橡皮,不疼”。两人蹲在树下,一边摘槐花一边回忆:春天一起在槐树下跳皮筋,晓雅总把皮筋举得高高的让他够;夏天一起捉蝉,沈浩爬树捉,晓雅在树下用玻璃瓶装;秋天一起捡槐树叶,夹在书本里当书签;冬天一起堆雪人,把红薯塞进雪人肚子里当 “心脏”。
“妈,咱们多摘点,晒干了给苏晴姐姐寄过去!” 沈浩把摘好的槐花放进竹篮,“苏晴姐姐上次回信说,乡下的槐树只有两棵,她摘不到这么多,还说想念咱们一起煮的槐花粥。”
李秀莲笑着点头,把篮子往晓雅面前递了递:“晓雅也多摘点,带回家让你妈煮粥,你不是最爱吃甜口的吗?”
晓雅刚要接,就听见胡同口传来 “突突突” 的声音 —— 是沈建国骑着辆红色摩托车回来了。摩托车车把上挂着个布包,后座绑着个大纸箱,车身上的漆亮得能照见人,引得街坊们都从家里探出头看。
“爸!” 沈浩扔下槐花就跑过去,伸手摸了摸摩托车的油箱,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忍不住惊叹,“这摩托车真好看!比刘叔的自行车快多了吧?”
沈建国停下车,擦了擦额头的汗,从车把上的布包里掏出两个苹果,递给沈浩和晓雅:“县城供销社买的红富士,甜着呢,你们尝尝。” 他说着,指了指后座的纸箱,“里面是刚从文具厂进的新货,有带橡皮头的铅笔,还有印着小熊猫的练习本,晚上去杂货铺给你们留。”
晓雅接过苹果,小声说 “谢谢沈叔叔”,手指轻轻摸着苹果皮 —— 她很少吃这么红的苹果,平时家里只买便宜的国光苹果,酸得牙都软。沈浩看出她的心思,把自己的苹果递过去:“我这个更大,给你吃,我吃你的。”
“不用不用!” 晓雅连忙摆手,把自己的苹果往沈浩手里塞,“我这个也甜,你吃你的。” 两人推来推去,最后还是李秀莲笑着说:“两个孩子一人一个,都甜,快吃吧,别浪费了。”
沈浩咬了口苹果,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流,他突然想起去年夏天,晓雅把家里唯一的西瓜偷偷抱来,两人在槐树下分着吃,晓雅把最甜的瓜心都给了他,自己吃边边。“晓雅,” 沈浩含着苹果说,“等周末我让我爸骑摩托车带你去县城中心,咱们去看大电影,还买糖糕吃!”
晓雅眼睛一亮,又很快低下头:“我妈说家里忙,不让我去太远的地方。”
“我去跟阿姨说!” 沈浩拍着胸脯,“就说去县城中心买文具,顺便玩一会儿,肯定能行!”
李秀莲看着两个孩子的样子,心里满是柔软 —— 这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好得跟亲兄妹似的,沈浩有好吃的总想着晓雅,晓雅也总把自己的小玩意儿分给沈浩,这份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晚上关了杂货铺,沈建国把账本摊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台灯的光把账本上的数字照得清清楚楚。李秀莲端着两碗红薯粥走过来,放在桌边,看见沈建国嘴角的笑意,忍不住问:“今天又赚了不少?看你乐的。”
沈建国指着账本最后一页的总数,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你看,加上今天的营收,咱们总资产刚好够五万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