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 李秀莲手里的粥碗晃了晃,粥差点洒出来,她赶紧稳住,不敢相信地凑过去看,“真的是五万?咱们这才开了三年杂货铺,就攒了这么多?”
“可不是嘛!” 沈建国拿起账本,翻到前面的页,“你看,每个月流水稳定在七千多,除去进货成本和杂费,每个月能剩四千多。上个月把积分换的那台冰箱卖了,王老板给了八百块;前几天又把摩托车转给刘叔,他非要给一千二,我推辞不过就收了,这两项加起来就两千,凑凑就够五万了。”
李秀莲这才想起,上个月县城中心的个体户王老板来杂货铺,说儿子要结婚,想添台冰箱,正好沈家积分兑换的冰箱还有一台全新的,沈建国想着以后要搬去县城中心,先把冰箱变现划算,就以低于市场价两百块的价格卖给了王老板,王老板还特意送了两斤红糖,说 “建国你实在,以后买东西都来你这儿”。
至于摩托车,是沈建国上个月花一千二百块买的,本来想用来进货方便,可后来琢磨着搬去县城中心后,那里进货有三轮车,摩托车用不上,正好邻居刘叔要去乡下收废品,需要辆摩托车,沈建国就主动提出转让,刘叔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说 “你刚买的新车,我哪能要”,沈建国笑着说 “都是街坊,你用得上就好,钱你看着给”,最后刘叔硬给了一千二,沈建国还送了他两箱肥皂,说 “收废品脏,用肥皂洗手方便”。
“这钱来得不容易,得好好规划。” 李秀莲坐在沈建国身边,手指轻轻摸着账本上的数字,眼里满是感慨,“想当年咱们刚开杂货铺的时候,连进文具的钱都得跟你表哥借,现在居然有五万块了,真是做梦都不敢想。”
沈建国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点粗糙的薄茧 —— 那是常年搬货、修货架磨出来的。“都是你跟我一起熬出来的,你每天缝鞋垫到半夜,眼睛都熬红了,还得照顾小浩,辛苦你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坚定,“小浩今年满六岁,秋天就该上小学了,咱们别让他在胡同口的小学读,搬去县城中心住,让他读实验小学 —— 那是县城最好的小学,有专门的画画课,还有大操场,师资也比乡下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李秀莲眼睛一下子亮了,又很快皱起眉:“实验小学我知道,听说很难进,得有县城中心户口,学费还贵。咱们去县城中心买房,带户口的得不少钱吧?”
“我都打听好了。” 沈建国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上面写着地址和价格,“县城中街有个带前后院的小瓦房,三间屋子,还有个小厨房,房东急着搬家,两万块就能拿下,还带户口。剩下的三万块,一万给小浩交学费和买文具,一万添点家具,还有一万留着当杂货铺的周转资金 —— 到时候把杂货铺也搬去县城中心,找个大点的门面,生意肯定比现在好。”
沈浩趴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本来在玩算盘,听见 “搬去县城中心”“实验小学”,立刻扔下算盘跑过来,拉着李秀莲的衣角:“妈!咱们要搬去县城中心住?实验小学里有滑梯吗?有没有彩色蜡笔?比‘向阳幼儿园’还大吗?”
李秀莲被他问得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实验小学比‘向阳幼儿园’大多了,有比你现在玩的滑梯还大的,还有专门的画画教室,彩色蜡笔有二十四种颜色,比你现在的多十倍呢,还能认识好多新朋友。”
沈浩眼睛瞪得圆圆的,满是期待,可转念一想,又有点失落,拉着晓雅的手(晓雅今晚在沈家吃饭,还没回家)小声说:“那晓雅怎么办?她不能跟我一起去实验小学,我就不能天天跟她一起跳皮筋了。”
晓雅也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声音有点发颤:“我妈说我只能在胡同口的小学上学,小浩,你到了县城中心,会不会忘了我?”
“我才不会忘!” 沈浩急得脸都红了,从书包里掏出本画纸,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你看,我画的我和你,我到了县城就把它贴在墙上,每天都看,周末我还回来找你玩,给你带县城中心的糖糕和新文具。”
李秀莲看着两个孩子的样子,心里也有点发酸,连忙说:“周末咱们可以回来,或者让晓雅去县城中心玩,住咱们家,让两个孩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玩,不就行了?”
沈浩和晓雅这才开心起来,晓雅从口袋里掏出个用槐树叶编的小戒指,戴在沈浩的手指上:“这个给你,到了县城要是想我了,就看看它,我会编好多,下次给你编个手链。”
沈浩把戒指攥在手里,像得了宝贝似的,又从铁皮存钱罐里掏出个硬币,递给晓雅:“这个给你,是我攒的,你可以买糖吃,等我到了县城中心,再给你攒更多的硬币。”
接下来的日子,沈家开始忙着准备搬去县城中心的事。沈建国每天早出晚归,去县城中心看房子、找杂货铺的新门面;李秀莲则在家收拾东西,把沈浩的画纸、玩具,还有给苏晴寄东西的布包都小心翼翼地装在箱子里,还特意把晓雅送的槐树叶戒指放在沈浩的文具盒里,说 “别弄丢了,这是晓雅的心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