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最后一周,北方小县城被一场连阴雨裹住了。县实验小学四年级(2)班的窗户上蒙着层薄雾,李老师拿着语文模拟卷走进教室时,讲台下传来一片轻轻的 “唉” 声 —— 距离期末考试只剩五天,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红数字像根小鞭子,抽得每个人都绷紧了弦。
沈浩刚把数学卷子塞进桌洞,就瞥见旁边的林晓雅在揉太阳穴。她面前摊着本语文课本,“近义词反义词” 那页被铅笔划得密密麻麻,眉头皱成了小疙瘩,连垂在额前的碎发都忘了捋。沈浩想起昨天的模拟考,晓雅的语文只考了七十分,作文扣了十多分,李老师还特意找她谈了话,说 “基础不牢,得再补补”。
课间休息时,林晓雅没像往常一样去跟女生聊贴纸,而是趴在桌上翻语文练习册。沈浩凑过去一看,她正在做 “用关联词造句”,“因为…… 所以……” 的横线空着,铅笔尖在纸上戳出了个小坑。“不会写?” 沈浩小声问,手里捏着块刚从家里带来的草莓糖 —— 是妈妈李秀莲昨天进的新货,包装纸上印着粉色的草莓图案,甜丝丝的。
林晓雅抬起头,眼里带着点沮丧:“‘因为天气冷,所以……’我想不出后面的,老师说我造的句子太干了,不像真的。” 她把练习册往沈浩那边推了推,声音软乎乎的,“你语文好,能不能教教我?”
沈浩看着她委屈的样子,心里一动,突然想起妈妈说的 “晓雅妈最近在织毛衣补贴家用,没时间辅导她”,便脱口而出:“要不每天放学去我家补习吧?我家厢房有暖气,桌子大,还能一起写作业。我妈肯定会留你吃晚饭,她昨天还说要做你爱吃的白菜炖粉条呢。”
林晓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随即又有点犹豫:“会不会麻烦叔叔阿姨啊?我…… 我可以自己带作业本,不用麻烦阿姨做饭。”
“不麻烦!” 沈浩赶紧摆手,把草莓糖塞到她手里,“我妈最喜欢热闹了,你去了她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咱们一起补习,我也能再巩固巩固语文,一举两得。”
林晓雅捏着草莓糖,包装纸在指尖蹭出细碎的响,脸颊慢慢红了,轻轻点了点头:“那…… 那谢谢小浩,我每天放学等你一起走。”
当天下午放学,两人并肩走在湿漉漉的胡同里。雨丝细细的,落在青砖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路过 “小浩小卖部” 时,李秀莲正站在门口收幌子,看见他们来,赶紧笑着迎上来:“晓雅来啦?快进来,阿姨刚把厢房的暖气烧上,暖和着呢。” 她伸手接过晓雅的帆布书包,往里面塞了块烤红薯,“刚从炉子上拿下来的,还热乎,先垫垫肚子。”
沈家的厢房不大,靠墙摆着一张红木书桌,桌上铺着洗得发白的蓝格子桌布,角落里堆着几本旧课本。李秀莲早就把台灯擦干净了,暖黄色的光洒在桌面上,连空气里都飘着烤红薯的甜香。沈浩把自己的语文课本和练习册摊开,又从兜里掏出几样东西:一包小浣熊干脆面、一块草莓味大大泡泡糖、一根铅笔,摆在桌上像小摆件。
“咱们先从造句开始,” 沈浩拿起那包干脆面,“比如‘因为…… 所以……’,可以说‘因为小浩小卖部的干脆面里有水浒卡,所以同学们都爱去买’—— 这样就有具体的事儿,不像干巴巴的句子了。”
林晓雅看着桌上的干脆面,忍不住笑了:“这样好记多了!我之前总想着‘因为冷所以穿棉袄’,老师说太普通了。” 她拿起笔,在练习册上飞快地写着,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轻轻的,“那‘一边…… 一边……’呢?”
沈浩拿起那块大大泡泡糖,撕开封皮递过去:“可以说‘林晓雅一边吃草莓味泡泡糖,一边听沈浩讲语文题’—— 你看,既有动作,又有咱们俩,多真实。”
林晓雅咬着泡泡糖,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低头写句子时,嘴角还带着笑:“你比老师讲得清楚多了,老师总说‘要结合生活’,可我总想不出生活里的例子。” 她写完句子,抬头看着沈浩,眼里满是佩服,“你怎么能想到用小卖部的东西当例子啊?”
“因为这些都是咱们每天能看见的呀,” 沈浩挠了挠头,心里有点不好意思,“我妈总说,做买卖要懂生活,其实学语文也一样,把日子里的事儿写进去,句子就活了。” 他拿起铅笔,在晓雅的练习册上画了个小小的草莓,“这个奖励你,做对了一道题。”
两人趴在书桌上,一道题一道题地抠。遇到晓雅不懂的古诗,沈浩就用胡同里的事儿举例 ——“‘远上寒山石径斜’,就像咱们去批发部那条路,冬天结冰了,路就斜斜的,走的时候得小心”;碰到难记的成语,他就编个小故事 ——“‘眉开眼笑’,就是我妈数小卖部的钱时的样子,眼睛都眯成缝了”。晓雅听得入神,手里的铅笔转得飞快,偶尔会被沈浩的比喻逗笑,笑声像落在窗台上的雨丝,轻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