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下旬的清晨,北方县城还裹着层淡淡的晨雾。胡同里的青砖地沾着露水,踩上去发潮,“小浩小卖部” 的卷帘门刚拉开一半,李秀莲正站在门口的折叠小桌旁收拾早餐 —— 电饭锅里温着白馒头,保温桶里装着刚磨好的豆浆,旁边摆着一碟腌黄瓜。沈浩背着帆布书包,手里拎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布袋子,里面装着给林晓雅留的馒头和豆浆,站在林晓雅家门前,轻轻喊:“晓雅,该去复习啦!”
大门很快推开,林晓雅探出头来,发梢还沾着点睡气,手里攥着本卷边的语文练习册:“来啦!等我两分钟,我把昨天的作文本带上!” 没过多久,她就背着书包跑下来,白色的帆布鞋沾了点露水,裤脚卷到膝盖,手里多了个天蓝色的铁皮饭盒:“我妈早上煮了茶叶蛋,给你带了一个,还有点凉拌海带丝,配馒头吃不噎得慌。对了,我还把数学错题本带来了,你上次说行程问题总错,我帮你标了易错点,今天咱们重点讲‘相遇问题’!”
沈浩接过饭盒,指尖碰到温热的铁皮,心里悄悄笑了 —— 前世高考数学接近满分的人,怎么会搞不定小学行程题?不过是上次帮晓雅改语文作文时,发现她盯着自己的数学练习册眼神发怯,才故意说 “行程问题总错”。既能让她有机会 “教自己”,保全她的面子,又能顺理成章每天一起复习,这算盘他早就打好了。面上却装作感激的样子:“太谢谢你了晓雅,我昨天对着课本看了半小时,还是没搞懂‘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的区别。”
两人并肩往县一中走,晨雾慢慢散开,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路上遇到晨练的张大爷,笑着拍了拍沈浩的肩膀:“俩孩子又去一中看书啊?这股用功劲儿,将来肯定能考上!” 沈浩笑着应和,眼角余光瞥见晓雅偷偷挺直了背 —— 她大概是因为能帮上自己,心里有点小骄傲,这模样让沈浩更觉得 “示弱” 值了。
县一中离胡同不算远,走路也就十分钟。校门口的石狮子沾着露水,鬃毛上挂着细小的水珠,显得格外精神。校园里很安静,只有麻雀在树上 “叽叽喳喳” 叫,偶尔有保洁阿姨推着清洁车路过。因为暑假里常有周边学生来自习,门卫李师傅早就认识他们,笑着挥挥手:“进去吧,老槐树下石桌擦干净了,别踩草坪就行。”
两人熟门熟路地走到教学楼后的老槐树下,树下摆着一套青灰色石桌石凳,桌面被岁月磨得光滑,边角还能看见以前学生刻的 “加油” 二字,被雨水冲刷得淡淡的。沈浩把布袋子放在石桌上,掏出冒着热气的馒头和豆浆,林晓雅则打开铁皮饭盒,拿出油亮亮的茶叶蛋和翠绿的海带丝,两人边吃边聊昨天的复习内容。
“昨天写《我的暑假》,老师说我开头没点题,结尾也没收好,” 林晓雅咬着馒头,眉头轻轻皱着,“我写了好多跟你一起复习的事,却没说这些事让我觉得暑假很充实,最后就草草写了‘暑假快结束了’,老师圈着说‘没升华’。”
沈浩喝了口豆浆,放下杯子就掏出晓雅送的粉色笔记本 —— 这本子他每天都带在身上,里面除了语文复习资料,还夹着张故意画错的数学线段图。他翻到空白页,提笔就写:“8 月的晨雾裹着一中的老槐树,石桌上摆着馒头和豆浆,我和沈浩低头改作文 —— 这不是枯燥的复习,是我暑假里最踏实的收获。” 边写边在旁边画了个小太阳,心里却在想:晓雅的语文短板在 “具象化表达”,用她每天经历的场景当开头,比讲一百个理论都管用。
林晓雅盯着笔记本上的句子,突然 “哦” 了一声:“我懂了!原来开头不用写‘我的暑假很有趣’,直接写具体的事,就能让人知道暑假的样子!” 她赶紧掏出钢笔,把句子抄在作文本上,笔尖在纸上划过,带着点兴奋的力道。沈浩看着她发亮的眼睛,悄悄把准备好的 “作文素材清单” 往她那边推了推 —— 上面列的全是 “小卖部的豆浆”“老槐树的叶子”“晨雾里的脚步声”,都是她熟悉的事。
“对,语文就怕空泛,用咱们每天经历的事当素材,比编故事更真实。” 沈浩把剥好的茶叶蛋递过去,话锋一转,“等会儿改完作文,你可得好好教我数学,我昨天画的线段图,自己都看糊涂了。” 说着就掏出那张故意画错的草稿纸 —— 把 “相向而行” 画成了 “同向而行”,还在旁边标了个大大的 “?”,装出困惑的样子。
吃完早餐,两人把饭盒和塑料袋收拾进布袋子(怕乱扔污染环境),往校园东侧的公告栏走。公告栏上贴着 1994 年的招生信息,红色的纸张边缘有点褪色,上面用黑色毛笔写着 “县一中 1994 年录取分数线:语文 80 分,数学 85 分,总分 165 分”,下面还列着各小学的录取人数,“实验小学录取 32 人” 的字样用红笔圈了圈,格外显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