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底的北方县城,秋意终于浓了些。胡同里的老槐树开始掉叶子,金黄的碎叶铺在青砖路上,被早起的风吹得打旋。每天早上六点半,沈浩都会背着帆布书包,站在林晓雅家楼下的老槐树下等她 —— 这习惯从六年级开学第一天就没断过,书包侧兜里总装着两样东西:给晓雅带的热豆浆(玻璃瓶外裹着妈妈缝的棉布套,怕烫手),还有一块用干净棉布包着的红糖馒头,是李秀莲特意早起蒸的,说 “晓雅爱吃甜的,早上垫肚子好”。
今天沈浩刚站定,就听见门内大传来 “噔噔” 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林晓雅正背着蓝白校服书包往楼下跑,马尾辫上扎着根粉色皮筋,发梢还沾着点没梳顺的碎发。“沈浩,等久了吧?” 晓雅跑到他面前,喘着气,手里拎着个浅棕色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字样,边角还带着点乡土气息的粗粝感,“我爸昨天从乡下回来,给我带的新笔记本,说是乡供销社刚到的货,比县城文具店的厚实。”
沈浩看着笔记本,笑着递过豆浆和馒头:“刚热的,豆浆瓶裹着布套,不烫手。你爸回来啦?上次你说他开学忙,快一个月没回了。” 晓雅接过豆浆,指尖碰到温热的棉布套,心里暖暖的,咬了口馒头说:“昨天下午回的,还带了袋乡下的野枣,我妈早上洗干净装我书包了,你尝尝 —— 比上次的更甜。” 她说着从书包侧兜掏出个小布包,里面的野枣红通通的,还带着点湿润的水汽。
两人并肩往学校走,脚下的落叶被踩得 “沙沙” 响。晓雅穿着新校服,蓝白相间的布料挺括 —— 是学校上周刚发的,妈妈特意洗了一遍,袖口还缝了圈细细的白边防磨:“我妈说这校服得穿到毕业,让我爱惜点。你看,跟你的一样,就是我个子矮,裤脚折了两圈才刚好。” 沈浩低头看了看她的裤脚,确实有两道整齐的折痕,忍不住笑:“等明年长高点,就不用折了,说不定还能穿去一中呢。” 晓雅脸颊一红,赶紧转移话题:“对了,我爸昨天还说,要请你爸妈吃饭呢 —— 说谢谢你们去年给的理财建议,他把闲钱存了定期,还买了点国债,利息比活期高不少,够给我攒学费了。”
沈浩愣了一下,随即想起去年冬天晓雅爸爸来小卖部串门,沈建国跟他聊过 “别把钱都放活期,定期和国债更稳当”,没想到真帮上了忙。“不用这么客气吧?都是街坊,互相提醒是应该的。” 沈浩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妈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做一大桌子菜,还得让你爸喝两杯自家泡的果酒。” 晓雅笑着点头:“我妈也是这么说的,问你家周末有空没,是来我家吃,还是去街口的小饭馆,让我问问你们爱吃啥。”
走到学校门口时,早读铃正好响了。两人赶紧往教室跑,刚踏进门槛,就看见班主任李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张座位表。“沈浩、林晓雅,你们俩还是同桌,就坐第三排中间,视野好,方便互相补功课。” 李老师笑着指了指座位,班里几个调皮的同学跟着起哄:“哟,又成同桌啦!以后还想一起坐,得一起考上一中才行啊!” 晓雅的脸颊一下子红了,赶紧拉着沈浩往座位走,书包上的小太阳挂件(上次晓雅编的)还轻轻晃着。
两人的课桌收拾得整整齐齐 —— 左边是沈浩的数学练习册和晓雅送的粉色笔记本,右边是晓雅的语文课本和爸爸给的新笔记本,中间放着一个共用的错题本,上面记着两人一起整理的难点:“数学:行程问题线段图画法”“语文:作文开头素材”。上课的时候,沈浩会把重点内容用红笔标出来,悄悄推到晓雅那边;晓雅则会在沈浩偶尔走神时,用胳膊肘轻轻碰他,递过一张写着 “认真听讲,不然数学题又要我教啦” 的小纸条。
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李老师让大家自由复习。晓雅从书包里掏出爸爸给的新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她用钢笔写的 “六年级复习计划”,还画了个小小的一中校门。“你看,我爸帮我列的复习重点,说数学要多练应用题,语文得多背课文和好词好句。” 晓雅把笔记本推给沈浩,眼里亮闪闪的,“他还说,我语文要是有不懂的,就问你,说你讲题比他清楚。”
沈浩看着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心里暖暖的。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轻轻放在晓雅的笔记本上:“这是我暑假帮家里看店、整理货架攒的 30 元,算咱们的‘学习基金’。以后咱们一起买辅导书,放学还能一起做题 —— 你语文需要的《小学作文素材》,咱们可以合买一本,轮流看,省点钱。” 他怕晓雅不肯收,又赶紧补充:“不是给你的,是咱们一起用的,我妈也说这钱花在学习上挺好。”
晓雅愣住了,看着信封上 “学习基金” 四个字(是沈浩用毛笔写的),脸颊一下子红到了耳尖。她捏着信封的边角,指尖有点发颤,小声说:“这…… 这还是太多了,你自己也需要买练习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