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 3 月的春风,终于吹化了北方县城的残雪。胡同里的老槐树冒出嫩绿色的芽尖,杨絮像小雪花似的飘在半空,落在 “小浩小卖部” 的红招牌上 —— 招牌边角还贴着去年年底贴的 “积分换毛巾” 红纸,只是颜色淡了些。六年级(2)班的窗户开着,课间的喧闹声混着磁带里的歌声飘出来 —— 是刘德华的《中国人》,调子激昂,连趴在桌上补觉的同学都忍不住跟着哼两句,沈浩放在桌洞的租赁账本,还摊在 “赵磊租《朋友》3 天,应收 1.5 元” 那一页。
沈浩刚从厕所回来,就看见自己的课桌被围得满满当当。班长赵磊正把一台银色的索尼 WM-FX1 随身听放在桌角,耳机线绕在手腕上,手里捏着张磁带,封面是刘德华穿着红色唐装的样子:“你们听,这是《爱在刻骨铭心时》新专辑,我爸去市里出差给我买的,正版的,10 块钱一盒!” 周围的同学都凑着听,有人还伸手摸了摸磁带封面,小声说:“真好看,我也想要,就是县城音像店卖得太贵了,租着听总觉得不过瘾。”
这话正好戳中沈浩的心思 —— 他做租赁生意快一个月了,手里的 10 盒磁带租出去 23 次,总共赚了 11.5 元,虽够买两本练习册,可总有人租了不按时还,上次王芳租的《流言》就迟了 4 天,还回来时磁带盒都裂了。现在听同学们一说,他心里 “咯噔” 一下,手里的橡皮差点掉在地上。
“县城的‘知音音像’也有这款,我昨天去问了,要 10 块钱,我妈说太贵,不给买。” 同桌林晓雅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攥着本翻卷边的《小学作文大全》—— 正是沈浩之前想给她买的那本,“我同桌王芳说,她表姐在市里‘红旗批发市场’买的盗版,才 5 块钱,音质跟正版差不多,就是封面有点模糊,她都听半个月了,没卡过带。”
沈浩猛地想起去年暑假跟妈妈去 “红旗批发市场” 进小卖部货时,角落的 3 号摊位堆着成箱的 “四大天王” 磁带,老板当时拍着胸脯说 “5 块钱一盒,学生都爱买,质量放心”,他当时满脑子都是给晓雅攒辅导书钱,没太在意。现在算算账:租赁一盒赚 5 毛,要租 6 次才抵得上卖一盒的利润;要是按市里 5 元进货,县城卖 8 元,一盒能赚 3 元,比租赁快多了 —— 班里 45 个同学,要是有 20 个买,一次就能赚 60 元,够给晓雅买 7 本《小学作文大全》,还能给外婆买两斤 “恒源祥” 毛线。
“真的才 5 块钱?会不会放两次就坏了?” 沈浩拉着晓雅的胳膊,声音有点急 —— 他怕质量差砸了招牌,毕竟是同学,不能坑人。晓雅摇摇头,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王芳说的细节:“王芳特意让她表姐试了,快进快退都没问题,就是封面印得有点歪,不影响用。她还说,要是买得多,老板还能便宜 5 毛一盒。”
课间铃响了,同学们都回到座位,赵磊还在跟后排的同学炫耀随身听:“我这正版的就是不一样,你听这音质,多清楚!” 沈浩却没心思听课,手里转着铅笔,脑子里飞速盘算:自己之前做租赁赚了 11.5 元,加上之前攒的 80 元,总共 91.5 元,离进 20 盒磁带需要的 100 元还差 8.5 元,得跟妈妈商量 —— 妈妈下周正好要去市里进小卖部的草莓味泡泡糖,顺便进磁带,差的钱可以让妈妈补一点,赚了再还。
中午放学,沈浩没直接回家,而是绕到了 “知音音像店”。店门口的玻璃柜里摆着满满当当的磁带,最显眼的位置就是 “四大天王” 的新专辑,每张磁带下面都贴着红色的价签:“10 元 / 盒”。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正趴在柜台上用算盘算账,看见沈浩进来,笑着问:“小同学,要买磁带啊?最近刘德华的新专辑卖得最好,要不要看看?”
“叔叔,这磁带要是买得多,能便宜点吗?” 沈浩指着玻璃柜里的磁带,故意装作帮同学代买的样子,“我们班好多人想要,就是觉得 10 块太贵了。” 老板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这是正版,进价就高,不能便宜。你说的便宜货是盗版,质量不行,放几次就卡带,别浪费钱。” 沈浩没接话,又看了看其他磁带 —— 小虎队《庸人自扰》、周慧敏《知己知彼》、张学友《忘记你我做不到》,价格都是 10 元,跟同学说的一样。他心里更有底了:盗版质量过关,价格差一半,对没多少零花钱的学生来说,性价比更高。
从音像店出来,沈浩往家走,路过胡同口的老槐树时,正好碰见晓雅。她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买的馒头 —— 是给沈浩外婆带的,外婆早上说想吃碱面馒头。“你刚才去哪了?我在小卖部等你半天,外婆还说你是不是忘收租赁的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