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的县城胡同,是被雪和年味裹着醒的。天刚蒙蒙亮,薄雪在青石板路上铺了层白绒,踩上去 “咯吱” 响,像给胡同镶了圈细银边。最先打破寂静的是胡同口的鞭炮声,“噼里啪啦” 从东边传到西边,惊飞了槐树上落着的雪粒,也把各家的烟囱催得冒出了暖烟 —— 有的带着煤炉的醇厚,有的混着炸丸子的油香,在冷空气中织成一张暖融融的网。
沈家的灯亮得比谁家都早。厨房的玻璃窗上凝着层薄霜,李秀莲正站在灶台前搅饺子馅,白菜猪肉馅在大瓷盆里泛着油光,她手腕一沉,姜末和葱花撒进去,香味立刻漫了出来。“晴晴,再睡会儿也成,饺子得煮够时辰才鲜!” 她对着里屋喊,手里却没停,另一个盆里的韭菜鸡蛋馅已经拌好,翠绿的韭菜裹着金黄的鸡蛋碎,是特意给苏晴留的 —— 知道这孩子爱吃素馅,还特意多放了点虾皮提鲜。
苏晴其实早就醒了,躺在被窝里能听见厨房的动静:铁锅碰着瓷碗的 “叮当” 声,李秀莲哼着老歌的调子,还有外婆坐在炕边织毛衣的 “嗡嗡” 声。身上盖的蓝色毛衣是外婆上个月刚织完的,粗毛线织得紧实,领口绣的梅花还带着点毛线的软绒,是外婆看她总穿旧毛衣,攒了半年的零碎线团拼出来的。她披衣下床,刚推开房门,就见沈浩蹲在堂屋地上,正用红纸剪小福字,鼻尖沾着点红纸屑,像落了朵小梅花。“晴姐醒啦?我剪了三个小福字,一会儿贴在咱们的铅笔盒上,明年准能考个好成绩!” 他举着剪好的福字,纸边还带着毛茬,却剪得有模有样。
“沈浩!晴姐!我们来啦!” 胡同里突然飘来晓雅的声音,脆生生的,像裹了层糖。苏晴和沈浩迎出门,就见晓雅跟在她妈妈身后,手里提着个竹篮,篮沿盖着块蓝布,掀开就冒热气 —— 炸得金黄的丸子堆在油纸里,酱鸡的油汁浸着油纸,还有一小罐腊八蒜,绿莹莹的,看着就开胃。“李阿姨,新年好!” 晓雅妈妈笑着把竹篮递过来,“这丸子是刚炸的,还热乎着呢,小雅说沈浩和晴晴爱吃,特意让我多炸了点;还有这酱鸡,是孩子爷爷昨天炖的,你们尝尝。”
李秀莲赶紧接过来,往屋里让:“快进屋暖和,我这饺子刚下锅,正好一起吃。” 晓雅却拉着苏晴往院子里跑,书包上的刘德华钥匙扣晃得叮当响,她指着院角的雪堆:“晴姐,咱们堆个小雪人吧!我带了胡萝卜当鼻子,还有我妈缝的小红布,能当围巾!” 沈浩也跟过来,从屋里抱出三个煤球:“用这个当雪人眼睛,比石头亮!” 三个孩子蹲在雪堆前,晓雅负责滚雪身子,沈浩堆雪脑袋,苏晴则把胡萝卜削尖了插上去,又把小红布围在雪人脖子上,最后沈浩把剪好的小福字贴在雪人胸口,晓雅还从口袋里掏出颗糖,嵌在雪人嘴角,“这样雪人就笑啦!”
屋里,晓雅妈妈已经挽起袖子,帮李秀莲擀饺子皮。“你看这三个孩子,玩雪玩得鼻尖通红,也不嫌冷。” 李秀莲笑着说,手里的擀面杖转得飞快,圆溜溜的饺子皮落在篦子上,像排小月亮。“孩子们就该这样,热热闹闹的才像过年。” 晓雅妈妈拿起个饺子皮,舀了勺韭菜鸡蛋馅,捏出个花边,“去年我们家小雅还说过年没意思,今年有伴了,天天盼着三十呢。” 外婆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还织着半截毛线袜,是给苏晴织的,知道她冬天脚容易冷:“晴晴这孩子,去年除夕还跟她妈在小屋里煮面条,今年能跟咱们一起热闹,也是缘分。”
“饺子好咯!” 李秀莲端着大瓷碗出来,热气腾腾的饺子浮在碗里,白菜猪肉馅的油花漂在汤上,韭菜鸡蛋馅的透着翠绿。一家人围着桌子坐,煤炉里的蜂窝煤烧得正旺,把每个人的脸都烘得红扑扑的。晓雅夹起个韭菜鸡蛋饺子,咬了口就眯起眼:“李阿姨,这饺子比我妈包的还香!里面是不是放虾皮了?” 李秀莲笑着点头:“知道你晴姐爱吃,特意放了点,你爱吃也多吃点。” 沈建国从柜里拿出瓶果酒,给每个人倒了点:“这是县酒厂酿的苹果酒,度数低,孩子们也能尝两口,图个吉利。”
晓雅妈妈端起酒杯,对着李秀莲和外婆说:“今年多亏了你们照看小雅,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常来常往。” 苏晴也端起杯子,小声说:“谢谢叔叔阿姨,谢谢外婆,今年过年特别开心。” 她喝了口果酒,甜甜的,带着苹果的清香,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炉子 —— 去年除夕,她还在担心下学期的学费,今年却有热饺子吃,有新毛衣穿,还有朋友陪着,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热闹。
吃完饭,外婆从里屋拿出个布包,打开是三个红包,每个红包上都系着个小中国结,是她前几天连夜编的。“晴晴,这个给你,” 她把绣着梅花的红包递过去,“这里面的钱你留着买练习册,初二的物理难,别舍不得买资料。” 又给沈浩一个星星结的红包:“你是哥哥,要多帮衬晴晴和小雅,别光顾着自己学习。” 最后给晓雅一个兔子结的红包:“你呀,要跟晴晴学细心,跟沈浩学踏实,明年争取考进班里前十。” 晓雅捏着兔子结,眼睛亮晶晶的:“外婆,我肯定能!我还要跟晴姐、沈浩一起考县一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