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周末午后,阳光斜斜地淌过园丁小区的楼道,在晓雅家的木门上投下块暖黄的光斑。沈浩提着半袋苹果走在前面,苹果是妈妈早上从批发市场挑的,红通通的还带着点晨露的潮气;苏晴跟在后面,手里攥着本旧笔记本,封皮上写着 “笔记整理”,是特意用来记林叔叔情况的。
门 “吱呀” 一声开了,晓雅的笑脸先探出来,马尾辫晃得叮当响:“沈浩!苏晴姐!你们来啦!” 她身后,晓雅妈妈正系着围裙擦桌子,看见他们来,赶紧往屋里让:“快进来坐,刚煮了红枣茶,还热着呢。”
客厅里的光线有点暗,窗帘拉着大半。林父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本卷边的《初中语文教案》,封面是淡蓝色的,边角都磨得发白。他看见沈浩和苏晴,原本发直的眼神动了动,慢慢坐直了些,却没像以前那样笑着打招呼,只是轻轻 “嗯” 了一声,指尖在教案封面上无意识地蹭着。
“林叔叔,我们带了苹果,您尝尝。” 沈浩把苹果放在桌上,顺势坐在沙发边,目光落在那本教案上,“这是您以前教书用的吗?我看里面夹着好多作文纸。”
林父的喉结动了动,才慢慢开口:“嗯,前几年在乡下教初中语文,这上面记着学生的错题,还有作文评语。” 他翻开教案,里面夹着的泛黄作文纸上,红笔评语工工整整,“以前还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哪个阶段该练阅读,哪个阶段该背古诗,都记在这上面……”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合上书,像是怕再翻下去,会勾起更多没说完的话。
苏晴趁机接过话头,语气放得轻软:“林叔叔,您以前在教育局做文书,是不是常跟教辅资料打交道呀?晓雅说您还帮学校选过资料呢。”
这话让林父的眼神亮了一瞬,又很快暗下去。他从抽屉里翻出个旧文件夹,里面装着几叠打印纸,是以前在教育局整理的《县域教辅资料目录》:“那时候负责统计全县的教辅需求,哪个年级需要什么资料,哪个出版社的同步练习更贴合教材,都得记清楚。有时候还会帮学校避坑,别买了重复的没用的……” 他指着目录上的标注,手指却有点发颤,“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
晓雅妈妈端着红枣茶过来,听见这话,眼圈红了:“他以前在教育局,天天跟这些打交道,后来去乡下教书,也总帮同事整理资料,谁知道……” 话没说完,就被林父轻轻拉了拉胳膊,剩下的话咽回去,变成一声低低的叹。
苏晴喝了口红枣茶,温热的甜意滑进喉咙,心里的想法更清晰了。她看向沈浩,递了个眼神,才慢慢说:“林叔叔,我们最近上学路过县一中,发现附近都是卖零食的小卖部或者文具店,没有专门的教辅书店。学生想买本同步练习,要么得跑老远的新华书店,要么就得等学校统一订,特别不方便。”
沈浩立刻接话,声音里带着点急切:“对!上次我想买本数学《全解》,跑了三家文具店都没有,最后还是我妈托人从市里带的。要是咱们小区门口开家教辅书店,离一中近,学生上学放学都能买,肯定受欢迎!您懂教辅,选的资料肯定比别人好!”
“开书店?” 林父重复了一遍,声音里带着点自嘲,他往后靠在沙发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我在教育局坐惯了办公室,在学校站惯了讲台,哪会看店卖书?连怎么跟人讨价还价都不会,万一赔了,你们攒的那些‘创业基金’……” 他没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我已经让你们阿姨和晓雅跟着我操心了,不能再把你们的钱搭进来。”
“不是搭进去!是我们一起投资!” 苏晴往前坐了坐,语气更诚恳,“我们出钱,您出经验,我和沈浩放学还能过来帮忙看店、整理资料,晓雅也能在店里写作业,一点不耽误学习。就算刚开始生意不好,咱们也能慢慢调整,比如先少进点货,或者帮学生免费答疑,吸引客源!”
“我……” 林父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他看着桌上的《教辅资料目录》,那些熟悉的书名像是在提醒他曾经的价值,可一想到自己现在的样子 —— 天天在家喝酒,连女儿的作业都没心思管,又觉得那些价值早就没了。“我没开过店,怕做不好,辜负你们的期待。” 他的声音有点发颤,头垂得更低了。
晓雅突然扑到爸爸身边,拉着他的胳膊,眼泪掉了下来:“爸!我相信你!你以前教学生那么厉害,选资料肯定也厉害!我以后放学就来帮忙,帮你擦桌子、整理书单,苏晴姐和沈浩也会帮你,咱们肯定能做好的!” 她的眼泪落在林父的袖口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林父摸了摸女儿的头,眼里也泛起了红,却还是没松口。他拿起桌上的选址图,指尖在 “县一中侧门” 的标注上反复蹭着,纸上的铅笔印都被蹭得模糊了。沈浩还想再说什么,被苏晴悄悄拉了拉胳膊 —— 她看见林父的喉结在动,眼神里有挣扎,却还没到松口的时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