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3 月,园丁小区墙根下的枯草里冒出新绿的芽尖,沾着晨露,在朝阳下闪着细碎的光。沈浩背着书包走过时,特意蹲下来看了看 —— 上周还只有指甲盖大的芽,这周已经抽了半寸长,像极了他心里悄悄冒头的期待。
“沈浩哥!等我!” 身后传来晓雅清脆的声音,她抱着个铁皮饭盒,里面装着妈妈早上刚蒸的红糖馒头,粉色围巾在风里飘着,“苏晴姐今天领模拟考成绩,咱们一起去学校门口等她吧?”
沈浩点点头,接过晓雅递来的馒头,温热的触感透过铁皮盒传过来。自从去年 12 月 “晓雅书屋” 开张,他们三个几乎每天都一起上学、放学,晓雅总爱带些家里做的吃食,有时候是馒头,有时候是煮鸡蛋,说是 “补充营养,以后好一起考高中”。
两人刚走到县一中初中部的校门口,就看见穿着浅灰色校服的苏晴,手里捏着张叠得整齐的成绩单,站在公告栏前,阳光落在她的马尾辫上,泛着柔和的光。她的指尖反复摩挲着成绩单上的数字,嘴角抿着,却藏不住眼里的亮 —— 那是沈浩和晓雅从未见过的、带着雀跃的光。
“苏晴姐!成绩怎么样?” 晓雅跑过去,仰着头问,饭盒在手里晃了晃,“要是好,我请你吃红糖馒头!”
苏晴转过身,把成绩单展开,递到他们面前。红色的钢笔字在白纸上格外醒目:“总分 586,县一中高中部预估录取线 560,超出 26 分”。沈浩凑过去看,语文 112,数学 125,物理 98,连她以前有点薄弱的英语,都考了 110 分,每一门的分数都用红笔圈了圈,旁边还有班主任写的批注:“稳定发挥,冲刺重点班有望”。
“超出 26 分!” 沈浩惊讶地抬头,手里的馒头差点掉在地上,“苏晴,你也太厉害了吧!上次模拟考你还说物理最后一道大题没把握,这次居然快满分了!”
苏晴笑了笑,指尖轻轻碰了碰成绩单上的 “物理 98”,眼里带着点释然:“上次考完我把那类题都整理了,每天晚上在书店多学半小时,林叔叔还帮我讲了答题思路,慢慢就懂了。” 她顿了顿,看向校门口的方向 —— 县一中高中部就在初中部隔壁,隔着一道铁门,能看见里面的香樟树已经抽出新叶,“其实昨天班主任就跟我说了成绩,我还不敢信,刚才看了公告栏的录取线,才觉得心里踏实了。”
晓雅拉着苏晴的手,蹦蹦跳跳地说:“那咱们以后就能一起上高中啦!苏晴姐你先去,明年我和沈浩哥就跟你汇合,咱们还像现在这样,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
上课铃响了,三人赶紧往教室跑。苏晴把成绩单小心地夹进语文课本里,那一页正好是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的句子旁,她用铅笔写了个小小的 “加油”。整个上午,她都忍不住走神,目光总往窗外飘 —— 高中部的香樟树在风里摇晃,像在招手。
下午放学,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三人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往 “晓雅书屋” 走。书店里亮着盏暖黄色的灯泡,林父正在整理新到的初三教辅,看见他们进来,笑着递过三瓶橘子汽水:“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解解渴。晓雅妈煮了绿豆汤,一会儿喝完汽水再喝碗汤。”
晓雅接过汽水,拉着苏晴坐在靠窗的小桌子旁,这里是他们平时学习的固定位置,桌上还放着苏晴昨天没做完的物理错题本。沈浩则帮林父把新到的《中考真题汇编》摆上书架,按语文、数学、英语分类,标签贴得整整齐齐。
“苏晴,你模拟考的事,林叔叔都跟我说了。” 林父整理完书,走过来坐下,手里拿着本《语文中考考点解析》,“你这成绩很稳,接下来保持状态就行。要是语文阅读理解还有问题,随时问我,我以前在乡下教语文,这类题有技巧。”
苏晴点点头,打开错题本,指着一道物理题说:“林叔叔,这道题我还是有点没弄明白,为什么浮力会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林父接过本子,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示意图,耐心地讲起来:“你看,物体在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向上的力就越大,就像你把木块按进水里,按得越深,手越费劲……”
晓雅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着,手里拿着笔在笔记本上抄笔记 —— 她知道,这些知识明年她也要学;沈浩则端来三碗绿豆汤,绿豆熬得软烂,甜丝丝的,喝下去心里暖暖的。等林父讲完题,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书店里的客人渐渐走光,只剩下他们四个人,还有桌上亮着的那盏灯。
苏晴突然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铺在桌子上 —— 是她昨天晚上画的县一中高中部校园草图。用铅笔描的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甚至在靠近操场的位置画了个小小的圆圈,旁边写着 “自习室,能看见香樟树”。“我昨天问了高中部的学姐,她说这个自习室人少,光线好,适合复习。” 她指着那个圆圈,眼里满是期待,“我想好了,等我上了高中,就先去这个自习室占个位置,靠窗的那种,到时候你们俩来,咱们还能坐在一起学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