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妈,” 沈浩拿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口,甜丝丝的桂花味在嘴里散开,他想起前世自己在工地啃冷馒头的日子,眼眶微微发热,“我们下午跟王老师核对完再回来,晴姐也说,要是有不确定的,一定要跟学校老师确认,别自己做主。”
下午两点,阳光比清晨更暖了些,沈浩和晓雅背着书包往县一中走。胡同里的青石板路被晒得有些发烫,街坊们见了他们,都笑着打招呼。李婶从杂货店门口探出头,手里拿着两个洗干净的苹果,往晓雅手里塞:“填志愿去啊?拿着路上吃,补充点精神,到了京华可别忘了咱们街坊。” 张大爷站在自己的早点摊旁,手里举着串刚裹好糖衣的糖葫芦,快步追上来:“给你们留的!填完志愿回来拿,甜甜蜜蜜的,祝你们顺顺利利!” 晓雅笑着应下,手里的苹果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她回头看了眼沈浩,眼里满是笑意:“沈浩哥,咱们胡同的人真好。”
县一中的校门口挂着 “2003 年高考志愿填报点” 的红色横幅,教学楼里来来往往都是学生和家长,走廊上贴着各高校的招生海报,京华大学的海报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印着未名湖和博雅塔的照片。王老师的办公室在三楼最东边,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书的声音。沈浩敲了敲门,听见王老师喊 “进来”,才带着晓雅走进去。
办公室里摆着四张办公桌,王老师的桌上堆着厚厚的《2003 年高校招生专业代码手册》和往年录取数据册,见他们进来,王老师赶紧放下手里的笔,笑着招手:“沈浩、晓雅来啦!快坐,先把你们的草稿纸给我看看,我再跟你们核对一遍代码。” 他接过沈浩递来的草稿纸,戴上老花镜,翻到京华大学那一页,手指点在 “生命科学 0” 上:“没错,这个代码今年没改,我早上刚跟京华招生办的老师确认过,生命科学学院今年扩招 12 个名额,你 712 分,稳得很。” 他又看向晓雅的草稿纸,“汉语言文学 0,也对,文学院今年扩招名额更多,你 688 分,比去年最低录取线高 43 分,放心填。”
填正式志愿表时,沈浩先拿起笔,笔尖在 “第一志愿” 的院校名称栏稳稳写下 “京华大学”,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他特意放慢速度,写完一个字就跟草稿纸核对一遍,生怕写错。晓雅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看着他填完,才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刚写 “汉语言文学” 的 “汉” 字时,她手一抖,笔锋歪了些,赶紧用橡皮轻轻擦掉,重新写,指尖都渗出了点细汗。沈浩察觉到她的紧张,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她的胳膊 —— 这是他们从高中起就有的 “别慌” 的暗号,晓雅抬头看了他一眼,眼里的紧张少了些,重新握稳笔,顺利填完了剩下的内容。
王老师接过两张填好的志愿表,仔细核对了一遍,在 “学校审核意见” 栏盖上红色的 “县第一中学志愿填报审核通过” 印章,笑着把表格放进档案袋:“好了!这两张表我明天一早就统一交到县教育局,你们就等着 8 月中旬拿录取通知书吧!” 他拍了拍沈浩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你小子数学满分,填生命科学专业正好,跟你姐苏晴在京华还能互相照应,她去年考去的时候,我就跟她说,以后等着你们俩也考去,现在总算如愿了。”
走出办公室,晓雅掏出手机,飞快地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晴姐!我们填完志愿啦!王老师核对过代码,一点错都没有!你放心吧!” 短信发出去没几秒,苏晴的回复就来了,还附带了一张照片:“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行!这是我实验室窗外的晚霞,给你们看看!开学我去火车站接你们,先带你们去‘临时复习点’收拾,再去学校报到,阳台的小番茄种子我都准备好了。” 照片里,实验室的窗户映着橘红色的晚霞,窗台上摆着一个小小的陶瓷花盆,里面装着松软的泥土,显然是苏晴提前为他们准备的。
回到胡同,张大爷果然还在早点摊旁等着,见他们回来,赶紧把糖葫芦递过来:“填完啦?顺利不顺利?” 晓雅接过糖葫芦,咬了一颗,晶莹的糖衣在嘴里化开,甜丝丝的味道漫到心里,她笑着说:“顺利!王老师说肯定能考上!张大爷,等我到了北京,给您带京华附近的糖葫芦,听说那边的糖葫芦还裹芝麻,比咱们这儿的还香!”
“好!好!” 张大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伸手摸了摸晓雅的头,“我等着,到时候你可得给我讲讲京华大学的樱花大道,是不是跟电视里一样,春天的时候满树都是花,风一吹跟下雪似的。”
傍晚时分,沈家的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沈父从五金店搬来两张朱红色的方桌,用抹布擦了三遍,又从屋里搬出几条长凳,摆得整整齐齐。林父提着一坛米酒走过来,酒坛上贴着 “2002 年秋酿” 的红纸,他笑着说:“这酒我存了快一年了,本来想等晓雅考上大学再喝,今天填志愿顺利,正好拿出来庆祝庆祝。” 沈母和林母在厨房忙碌着,沈母站在灶台前,正给锅里的糖醋排骨收汁,油花在锅里 “滋滋” 作响,香味飘出老远;林母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块案板,正切着下午蒸好的桂花糕,刀工细细的,把糕切成了小块,方便大家拿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