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8 月 20 日的北京,暑气还没完全褪去,却比七月多了几分清爽。苏晴站在 “京华嘉园” 小区的门口,手里捏着一串银色的钥匙,钥匙串上挂着那个小番茄形状的挂坠 —— 是去年沈浩送她的生日礼物。小区大门是浅灰色的石材幕墙,中间嵌着金属质感的 “京华嘉园” 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门口穿着藏青色制服的保安坐在岗亭里,见她进来,笑着点了点头:“苏小姐又来收拾房子啊?”
“是啊,王师傅,” 苏晴笑着回应,“还有五天他们就来了,再过来看看有没有漏下的。” 这是她这周第三次来小区,从确定租下这套房子到现在,她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这里。京华嘉园是 2002 年刚交付的商品房小区,离京华大学步行只有十分钟,小区里有整齐的乔木绿化,中央还有个小小的喷泉水池,水溅在青石板上,带着点清凉的水汽。楼道里铺着米白色的瓷砖,电梯间的墙上挂着小区平面图,清晰标注着每栋楼的位置,跟着标识就能轻松找到单元门。
苏晴打开 3 单元 502 室的门,玄关处立刻飘来淡淡的香樟味 —— 是她昨天特意在门口放的香樟木片。去年夏天在老家,她见过沈浩蹲在胡同口的香樟树下看书,那时他说 “这味道让人心里静”,这个细节她悄悄记了很久,总想着以后有机会,要让他待在喜欢的气味里。房子是两室一厅,南北通透,客厅的落地窗对着小区的绿化带,阳光透过白色的纱帘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换好拖鞋,先走到客厅,茶几上摆着刚买的果盘,里面放着几个新鲜的苹果,旁边是她画了三天的 “京华大学校园 + 小区周边地图”,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标注着路线:蓝色是沈浩去生命科学学院的路线,粉色是晓雅去文学院的路线,紫色是她去医学院的路线,还在旁边用小字写着 “小区东门左转 50 米有超市,右转 30 米有早餐铺,早餐铺的豆浆和老家的味道很像”。
她走到主卧,这里是给沈浩和晓雅准备的。床上铺着浅蓝色的床单,上面印着小小的星星图案 —— 是她在小区附近的超市挑的,高中时沈浩的宿舍床单就是这个颜色,每次换床单他都要仔细叠好,说 “蓝色看着舒服”;枕头套是浅粉色的,晓雅的书包、笔袋全是粉色,连笔记本封面都贴着粉色贴纸,她不用问也知道晓雅会喜欢。衣柜里挂着两件新的睡衣,一件蓝色,一件粉色,尺寸是她根据沈浩的身高和晓雅的体型估算的 —— 沈浩比她高半个头,晓雅偏瘦小,她特意选了宽松些的款式,怕穿起来不舒服。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小的台灯,灯罩是米白色的,晚上开着不会太亮,适合睡前看书 —— 她常见沈浩在晚自习后还留在教室看书,晓雅就坐在旁边陪他,这个亮度刚好能让两人一个看书、一个搭着看,不晃眼也不昏暗。
次卧是她自己的,布置得相对简单些。床单是浅灰色的,没有花纹,衣柜里只挂着几件常穿的衣服。但她还是在床头柜上放了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去年他们仨在老家胡同里拍的照片:沈浩站在中间,手里拿着糖葫芦,晓雅靠在他身边,手里拿着桂花糕,她站在旁边,笑着比了个 “V” 字手势。照片的边角被她摸得有些发亮,每次想家的时候,她就会拿出来看,照片里的笑声好像能穿过时空,让北京的夜晚不那么孤单。
阳台是苏晴花心思最多的地方。她买了两个白色的花盆,一个里面装着松软的泥土,准备等沈浩和晓雅来种桂花种子 —— 晓雅去年秋天就说 “想把老家的桂花带到北京,这样想家的时候闻着味就像在胡同里”;另一个里面已经种了小番茄苗,是她上周从学校附近的花店买的,现在已经冒出了小小的嫩芽,沈浩之前说过 “要是有个小阳台,种点蔬菜也挺好”,她记着这话,特意选了好养活的小番茄。阳台的栏杆上挂着两个浅蓝色的晾衣篮,是给沈浩和晓雅用的,旁边还有一个浅灰色的,是她自己的。她还在阳台的角落放了一张小小的藤椅,藤椅上放着一个浅粉色的靠垫 —— 晓雅总说 “坐着的时候腰后面垫个靠垫才舒服”,她特意挑了和晓雅书包同色系的款式,想着晓雅看到会开心。
厨房的柜子里,苏晴已经放好了全套的厨具:锅碗瓢盆、筷子勺子,都是新的,颜色以白色和浅蓝色为主,干净又清爽。冰箱里放着几瓶牛奶和一些水果,还有她昨天买的速冻饺子 —— 沈浩和晓雅刚到北京肯定要收拾行李、熟悉环境,没时间做饭,速冻饺子煮起来方便,她还特意选了白菜猪肉馅,是老家常吃的味道。她还在厨房的墙上贴了一张便签纸,上面写着 “煮饺子的时候水开后加三次凉水,饺子浮起来就熟了”,这是去年冬天沈母教她的,当时沈母说 “以后你们在外头,自己煮点饺子也暖和”,她把这话记在心里,现在也想让沈浩和晓雅吃到 “家的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