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底的北京,雪还没化透,论坛上的一条帖子却让 “焰锅居” 和 “炙香铺” 的运营群炸了锅 —— 网名叫 “吃遍京圈” 的用户发了张羊肉卷的照片,配文:“京华嘉园这家焰锅居,羊肉卷嚼着发柴,不像新鲜的,不会是冻了很久的吧?” 帖子下面很快有了十几条回复,有人附和 “我上次去也觉得有点腥”,还有人问 “不是说老家直供吗?难道是噱头?”
晓雅坐在新搬的三环公寓沙发上,手指攥着鼠标,脸色发白,转头看向正在看报表的沈浩:“沈浩哥…… 你看这个帖子,有人说咱们的羊肉不新鲜,怎么办啊?” 她的声音带着点颤,眼睛里满是担心,刚才还在兴奋整理的顾客好评截图,此刻都散落在电脑桌面上,显得格外刺眼。
沈浩放下报表,走过去坐在她身边,轻轻拿过鼠标,仔细看着帖子里的照片和回复。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没有立刻回复,反而问:“你还记得咱们上次去老家,李叔宰羊的时候,咱们拍的视频吗?还有王婶腌羊肉的罐子,你不是说要写进‘老家食材记’里吗?”
晓雅愣了一下,慢慢点头:“记得…… 我还拍了李叔家的羊圈,说羊都是吃玉米秆长大的,没有喂饲料。” 她看着沈浩平静的侧脸,心里的慌乱少了点,“沈浩哥,你的意思是…… 写这个故事?”
“对。” 沈浩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碰到她冻得有点凉的耳垂,“2003 年大家信‘有温度的实在’,不信硬邦邦的解释。你把咱们去老家收食材的故事写出来,附上你拍的照片和视频,告诉大家羊肉从羊圈到餐桌才三天,比批发市场的新鲜多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再提一句,李叔每次宰羊前都会给羊喂新鲜的胡萝卜,肉质才嫩,这些细节能让人觉得咱们没骗人。”
晓雅立刻来了精神,打开文档开始敲字,手指还在微微抖,却比刚才坚定多了:“我知道怎么写了!就写咱们早上五点跟着李叔去羊圈,王婶在厨房煮羊肉汤,说‘给北京的孩子吃,得选最好的肉’!” 她写两句就抬头看沈浩,像学生等着老师批改作业,“沈浩哥,这样写会不会太像讲故事了?”
“不会,越像真的越有人信。” 沈浩笑着帮她调整段落,“你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比如你当时觉得羊圈有点臭,李叔说‘臭才说明没喂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更真实。” 看着晓雅认真的模样,他心里泛起一阵暖 —— 前世遇到危机时,他只能自己硬扛,现在有晓雅陪着,连解决问题都多了份温度。
苏晴端着刚煮好的姜茶走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把杯子放在晓雅手边:“先喝点热的,别着急,慢慢写。” 她刚才在厨房就听到晓雅的哭声,心里也跟着慌,却看到沈浩一点不慌,还能有条理地安排,心里又佩服又酸涩 —— 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像座山,可这座山的身边,已经有了晓雅。
“晴姐,沈浩哥让我写老家的故事,说这样能让大家信咱们的羊肉是新鲜的。” 晓雅接过姜茶,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亮,“你要不要看看?我怕写得不好。”
苏晴凑过去,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眼眶忽然有点热 —— 晓雅写的都是真的,去年冬天他们一起回老家,李叔凌晨起来宰羊,王婶在灶台前熬腌料,说 “给孩子们带去北京,让他们吃着想家”。她轻声说:“写得很好,很感人,我要是看到,肯定会信。” 她转头看向沈浩,“那试吃装怎么办?我下午去店里拿点羊肉卷和酱料,包装上贴咱们的 logo,再附张卡片?”
“嗯,让陈曼和李店长帮忙写手写卡,她们跟顾客接触多,知道怎么说更贴心。” 沈浩点头,“再跟李叔说,让他寄点老家的干辣椒过来,王婶要是有时间,寄点她腌的酱料,咱们的秘制蘸料里加一点,让口味更特别,别人模仿不来。” 他知道,光解决危机不够,还得借这个机会强化品牌差异,避免以后陷入价格战。
苏晴立刻拿出手机给李叔打电话,语气温柔:“李叔,最近家里冷不冷?想麻烦您寄点干辣椒过来,咱们店里的蘸料想用老家的味道…… 对,越多越好,麻烦您了。” 挂了电话,她又给王婶打,听说腌料还有好几罐,笑着说:“太好了,婶,您寄过来,我给您报销邮费…… 不用客气,都是应该的。”
沈浩看着她打电话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激:“晴姐,辛苦你了,这些事本来该我来做的。”
“没事,我刚好没课,帮你跑跑腿。” 苏晴笑着摇头,转身去拿快递单,指尖却悄悄攥紧 —— 能为他做点事,哪怕只是寄快递,她也觉得开心。
下午,苏晴去了 “焰锅居”,陈曼正在整理试吃装,看到她来,赶紧迎上来:“苏小姐,您来了,手写卡我都写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她递过一叠卡片,上面的字迹工整,还画了小小的羊肉图案,“我写的是‘感谢您的反馈,这是咱们老家直供的羊肉,希望能让您尝到新鲜的味道’,李店长那边也写好了,正在打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黄金年代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