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市老巷的夜风裹着樟树的清香,林砚指尖捏着赵教授给的遗迹册子,封面烫金的 “蓝星修仙遗迹考” 几个字,在路灯暖黄的光里泛着柔润的光泽,纸页边缘磨出的毛边,藏着经年翻阅的温度。他刚走到出租屋楼下,怀里的云髓佩突然轻轻发烫 —— 不是玄阴教来袭时的冰意,是带着共鸣的暖,顺着衣襟往心口钻,像有团温软的灵絮在掌心绕,隐隐牵着千里之外的另一股灵气。
回到屋里,林砚将册子摊在原木桌上,泛黄的纸页间贴着老照片,照片边缘泛着浅焦痕,像是被岁月熏过。页脚标注着炎国各地的疑似修仙遗迹:西北戈壁的石阵嵌在黄沙里,照片里能看到石缝间漏出的淡青灵光;西南深林的崖画覆着苔藓,画中飞天修士的衣袂间藏着云纹;东北雪原的冰窟结着灵霜,窟顶悬着的冰棱泛着微光…… 最后一页停在首都博物馆的馆藏照,一块刻着云纹的黑石躺在丝绒垫上,照片下方是赵教授的手写字:“民国二十年洛阳邙山出土,石身含微弱灵韵,纹路近青云宗却更古朴,疑为上古地脉传承之物,旁伴十二小石,形制似阵。”
林砚的目光刚落在黑石照片上,心口的云髓佩突然 “嗡” 地颤了一下,指尖能摸到玉佩纹路里灵流的跳动,竟和照片里黑石的缠枝云纹隐隐咬合。他凑近细看,黑石表面的纹路虽被岁月磨淡,却能辨出与青云禁地玉柱同源的灵痕,纹路间隙刻着细小的符号,像极了《青云剑典》末尾记载的 “上古灵文”—— 那是青云宗开山祖师都未能完全解读的文字,只在残卷里留了句 “与天地灵脉相契,可通地脉本源”。
“看来得去趟首都。” 林砚摸出手机订了次日清晨的高铁票,指尖拂过照片上的黑石,云髓佩的暖意愈发清晰,像在轻轻点头确认。他将青云剑拆成三截,裹在深色绒布套里,塞进背包最底层 —— 现代街头若露出道袍古剑,难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护阵阵盘则用锦袋装好贴在腰侧,做完这一切,才盘膝坐在床上运转《青云诀》。丹田的灵气已稳在炼气后期,周身灵韵流转时,连出租屋空气中的浮尘都跟着打旋,像被灵流牵引的细小星子。
次日清晨,高铁驶离苏市,林砚靠窗坐着,云髓佩贴在掌心。车窗外的稻田渐次后退,他能清晰感知到灵气的流动:越往北走,空气中的灵韵像被冻住似的淡,却多了几分沉厚的古意,顺着车窗缝钻进来时,带着地底岩层的凉,落在指尖竟能摸到细微的地脉纹路。
临近首都时,云髓佩的共鸣突然强了几分,暖意在掌心炸开,像有股灵流顺着手臂往丹田冲。林砚抬头望向窗外,远处的天际线裹着一层极淡的灵气,像透明的纱巾罩着整座城市 —— 这灵韵不似青云宗的清冽,更古老、更沉稳,像是从地底千丈岩层里渗出来的,带着大地的厚重。
首都博物馆的上午很安静,阳光透过穹顶玻璃洒在展柜上,映得文物泛着柔光。林砚顺着导览牌找到 “上古文明展区”,刚踏进展厅门槛,怀里的云髓佩就烫得明显,像揣了块刚温好的灵玉,隔着衬衫都能看到淡青灵光在衣料下晃。展区中央的玻璃展柜里,黑石比照片里更显厚重,墨色石身泛着莹润的光,表面的云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与他掌心的玉佩形成无形的牵引,连脚步都不由自主地往展柜挪。
“小伙子对这块‘镇脉石’感兴趣?” 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林砚回头,见一位穿藏青色中山装的老人站在那里,头发花白却梳得整齐,衣襟上绣着极小的昆仑云纹,不细看只当是普通花纹,眼底的灵光像淬了灵泉,比寻常修士稳沉得多 —— 这是常年与地脉打交道的修道者才有的气质。
林砚心中一动,拱手作礼:“晚辈林砚,偶然见此石纹路与师门传承相似,不知老先生可否为晚辈讲解一二?”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暖意,伸手示意林砚靠近展柜:“我姓陈,是这博物馆的特约研究员,守着这块石头三十年了。” 他指尖拂过展柜玻璃,语气里带着执念,“这石叫‘镇脉石’,民国二十年出土时,十二块指甲盖大的引脉石围着它,像十二颗星星绕着月亮,拼成的阵形,和昆仑古籍里的‘大地灵脉阵’分毫不差。只是它太特殊,寻常仪器测不出成分,只有……” 老人顿了顿,目光落在林砚心口的灵光上,“只有带着同源灵气的人靠近,它才肯醒。”
话音刚落,林砚指尖的云髓佩突然爆发出淡青灵光,顺着衣料透出来,在玻璃上凝成层薄雾。展柜里的黑石立刻 “嗡” 地低鸣,墨色灵光顺着玻璃纹路爬,与青灵光在中间汇成道银线,石身的古纹像活过来的藤蔓,顺着银线往林砚那边伸,细小的灵文在纹路上缓缓流转,像是在诉说千年的等待。
“果然是你。” 陈老眼中闪过惊喜,声音都有些发颤,“跟我来,展厅人多,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蓝星学修道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蓝星学修道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