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支书见三个女知青被自己甩在后面挺远,他站下来等着。后面的人见前面一百多米的于支书停住脚步站在那,像一个大黑熊要拦路堵塞一样,很是渗人,倒让两个胆子小的小燕和文诺望而却步。
思清笑了,“那是于支书,我们去他家租的房子住,你家怕啥,还能是大黑瞎子,咋的?”
“真是大黑熊呀??好怕!” 然后二人往思清身后躲去。
这时,前面的大黑影喊道,“你们三个快点走,在磨叽一会,一会天亮了。”
然后三个人突突大步流星跑过去。
不一会,三人到了于支书正房子隔壁东面的两大间草房的院子。
这时渐渐有了月光,借着月光看到草房还算整洁,进入屋子,什么都没有,只有几块长木板。
你们先看一下,然后我回家叫你们于婶子来,带你们去我家住几天,等搭完火炕,还要等火炕的湿泥干了才能住人。
“那要多久?”朱小燕说道。
“起码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土白干好了。”
“谢谢,于支书,不用了,我们就在这里住就行了。”思清爽朗的回答。
“啊!这要怎么住?没有床?”文诺有些嫌弃。
“农村有什么床,东北基本都是长火炕?”小燕说道。
火炕长了,烧柴火,火炕放热,屋子暖和。
“行吗?睡哪没有炕,再说夜里挺冷的。”
“有木板子呀,可以搭床啊!”
“啊!聪明非你莫属!”小燕和文诺齐声道。
“这丫头是挺聪明的。被子都有吧?”
“都有。”
“我没有。”
“行,一会让你于婶子那一双过来,用什么自己去拿,别太晚了,一会都睡觉。”于支书说道就回去西面隔壁房子了。
不一会,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抱着一床花棉被,送回来,一看就是面善的女人,身材略微大胖。
思清和小燕和她打了招呼,就连文诺也收敛了脾气,叫一声于婶子。
于婶子说用什么就如拿,然后帮着她们收拾一下,把一张大木板床搭好,帮着她们把被子铺好,笑呵呵就走了。
知青们要在两天后才上工,也就有时间搭火炕,收拾院子种点菜啥的。
思清拿出两块绿底白花的花布给两个屋子挂了窗户帘子,两个屋子,每个屋子可以搭一铺大火炕,东北只有大火炕屋子才暖和。
东屋子和西屋子中间是一个厨房,北墙有一个小木玻璃窗户,窗户前有一口大水缸,缸里没有水,一个大锅灶台靠在东屋子厨房墙那边,大铁锅的锅盖是木板做的,地上还放着一个空的木板合成原形的洗衣盆和木洗衣板。
反正在70年代的农村家庭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当地木匠亲手打造的。
锅台倒是有一个现成的,这个仓房也是于支书原来父母住的看房子,后来父母去世了,把东屋子的火炕拆了,屋子放一些家里地址破破烂烂,和生产队发的全家三口粮。
老屋子死过老人也是很平常的事,再说东北这面,有一个习俗,就是老人在家里病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得就在外面的棺材里,就是说老人不能死在屋子的炕上。
思清三个女知青,不知道这事,就是知道思清也是鬼在意。
第一老人最后一口在外面棺材里,第二杨思清本身就死过一次,就是自己比别人幸运而已,思想她死的不甘心,死而复生!
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前世他没有活明白,没有活好,这辈子,她要好好活了。
上辈子,她吃了不少亏,这辈子他一个都不放过,都玩找回来。
邹红被下放到距离套子李大队南面有三里地马场大队。
徐贵兰下放到距离套子李大队北面都曙光大队。
思清自己打算住在西屋子,刚好有一个木桌子和一个木凳子,用来学习准备高考。
东屋子让她俩住。
思清几个人躺在刚搭好的木板床上,思清说了住法,文诺和小燕也都同意。
这会,于婶子又来了,她送来一个大鹅毛褥子,还拿来三个玉米饼子和一盘炒鸡蛋。
“哇塞!鸡蛋真香啊!”文诺叫道。
三个人趴在那开吃,还真饿了!文诺这时候吃玉米饼子不知道咋回事,特别的好吃,一口气吃掉一个。
“在火车上,你是看不上郝军吃的玉米饼子。”朱小燕边吃边聊。
“呵呵!于婶子的玉米饼子可比郝军的玉米饼子好吃呢。”
于婶子笑了!思清也笑了!
于婶子自己缝做的鹅垫子,是给她两个儿子轮流上学住校那会做的,两面都是深绿色加黑花的棉线布料,于婶子的针线活计还不错,缝的鹅毛褥子整齐密实的针孔处有几根白鹅毛串出来。
三人吃完起身,乐呵呵的把床重新铺一下,这下暖乎乎了,三人顿时觉得于婶子好可爱。
朱小燕哭了,自己在外地的妈也没有于婶子这么暖人。
文诺看着于婶子也想老妈了,很久没有见到妈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被逼七零后,搬空家当下乡北大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被逼七零后,搬空家当下乡北大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