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天特意请假来接杨帆,车子也是从剧组借的。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便上车前往军营。
路上,孙祺大致讲了事情的经过:原本只是演个配角,因为主演迟迟不来,才换成了他。
后来有投资机会,就投了一百万。
至于之后的计划,孙祺暂时没有说。
杨帆刚到,对剧组还不熟悉,现在还不是谈这些的时候。
大约两小时后,孙祺把车开到了军营门口。
哨兵检查完通行证后才放行。
孙祺带杨帆去了提前准备好的宿舍,让他先休息,并说明晚上会安排接风宴,顺便介绍剧组的主要成员。
随后,孙祺离开了。
一进片场,有位眼尖的场务人员立刻给孙祺搬来一把折叠椅。
自从孙祺作为《士兵突击》投资人的身份被大家知道后,演员们态度还好,但其他工作人员对他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比如这把折叠椅,孙祺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时候有了它,而且还是和康宏磊导演一样的款式。
椅子上没有写名字,但无论他是否在场,没人敢坐。
今天孙祺没有戏,他是特意来片场感受角色氛围的。
坐在折叠椅上,孙祺拿着剧本,在心里构建“成才”这个人物。
成才这个角色与之前的韦一航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韦一航需要表现出孤独感,孙祺当时把自己关起来,独自体会那种情绪。
而成才则是个“人精”,自信甚至自负,是个善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
他擅长交际,和谁都能表面上处得来。
他做每件事都有明确目的,自以为聪明,口袋里装着三种档次不同的烟,分别送给不同层次的人。
他以为自己在连队里人缘很好,但当他为了前途离开七连时,只有许三多一个人来送他。
成才的聪明,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有在片场、在人群当中,孙祺才能真正感受到成才那种精明。
剧组就像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很多像成才这样的人,这些都是孙祺可以学习和参考的对象。
孙祺觉得,陈思诚演的成才确实表现出那种令人讨厌的“聪明”,但他认为这可能与陈思诚本身的性格有关,甚至可能是他本色出演。
到了后期,成才经历了各种事情后开始认识自己,完成了成长和转变。
但陈思诚的表演似乎没有体现出这种变化,至少孙祺没感觉到。
这是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成才这个角色前后必须有明显的反差,无论是微表情、眼神还是语气,都要有改变。
孙祺在剧本上详细标注了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两天写的人物小传,成才这个角色在他心中已经基本塑造完成。
接下来就是设计一些符合人物性格的小动作,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语气和情绪处理。
做完这些后,孙祺对饰演成才这个角色充满信心。
晚上收工后,孙祺带着杨帆去找了导演康宏磊和现任制片人吴义。
杨帆被介绍给他们,以后将代表投资方在剧组行使相应的职责。
康宏磊和杨帆之前有过接触,都是电视行业的老手,虽然没有正式合作过,但彼此并不陌生。
吴义则显得有些不悦。
作为华艺派来的制片人,他对权力被分走很不满,只是表面客套。
杨帆对此并不在意。
多年的行业经验,尤其是跟随张继忠的经历,虽然没学到导演技巧,但对剧组的各个环节却非常熟悉。
几天下来,杨帆已经适应了新身份。
尽管制片权仍由吴义掌握,但作为资方代表,他的审核权限已经足够发挥作用。
从华艺对《士兵突击》的重视程度以及吴义的背景来看,他的能力与地位都属于普通水平。
剧组的账目记录比较混乱,杨帆随便翻看了一下就心里有数了。
幸好吴义做事还有所顾忌,各项开支的问题还在可控范围内,所以没去深究。
在如今各行各业潜规则盛行的情况下,只要不越界且保证制作质量,维持表面和谐已经成为共识。
吴义观察后发现杨帆很懂这套,便主动分出一部分利益。
杨帆也坦然接受——毕竟主要资金还是华艺出的。
这件事汇报后,孙祺也没有表示反对。
这种情况难以避免,包括康宏磊在内也都参与其中。
当剧组管理层达成默契后,拍摄工作反而更加顺利。
随着剧组逐渐走上正轨,拍摄进度明显加快。
孙祺和主演们越来越默契,加上他对角色理解深刻,大部分戏份都能一次通过。
康宏磊甚至感叹,从未经历过如此高效的拍摄节奏。
他正在计划如何利用孙祺追加的百万投资制造震撼效果。
虽然不能增加大型装备,但部队同意提供更多单兵武器和轻型火炮。
康宏磊顺势而为,额外租用直升机进行航拍,以突出军事演习的壮观场面。
首先,增加了一个自行火炮连,实施一轮徐进弹幕覆盖,接着整个机械化步兵团紧随其后发起装甲冲锋,步兵协同推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