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影响之大。
许多影视公司迅速反应,紧急开会讨论跟风拍摄青春题材电影。
至于发到孙祺工作室的片约和剧本,已经多得能塞满整个文件柜。
孙祺真正体会到前辈说的那句话:“人红了,身边都是好人。”
不仅是他,导演薛小璐也被媒体称为新一代女性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她还专门致电孙祺,自嘲道:“这次真是沾了你的光。”
北影的校领导们也喜形于色,已经开始研究孙祺的各项优秀学生奖项。
除了孙祺,最大的赢家当属“神仙姐姐”刘一非。
一个成功的经典银幕形象足以让演员受益终身。
影视圈为何存在鄙视链?
正是因为电视剧演员想要转型为电影演员,中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这需要背后公司或资本持续提供电影资源来培养,才能实现转变。
电影投资风险极高,随意砸钱强捧新人的例子,在整个华语影坛都少之又少。
刘一非凭借一部低成本校园电影,成功完成从电视到电影的跨越,塑造了属于自己的经典银幕形象。
只要再有一部水准相近的作品打下基础,她的地位便会稳固如山。
影片又上映了三天,尽管工作日票房略有下降,仍取得了1100万的收入。
上映第十天,《那些年》总票房突破五千万大关。
中影集团随即筹备了五千万票房的庆功宴。
“晚上记得早点来接我。”
“呃,为什么?从你家到酒店要绕很远呢。”
“哪来这么多为什么?给你这个机会,你不该感到荣幸吗?不该好好把握吗?忍心让我一个娇弱女子独自打车去吗?”
娇弱?
你分明像个悍妇……
杨密连珠炮似的质问让孙祺无言以对。
他把手机拿开,无奈地说:
“行行行,算你厉害,我去接还不行吗。”
“早这么答应不就好了,非得让人费这番口舌!”
“我看出来了,我就是多余给你发这张请柬。”
“哼,现在后悔可来不及啦。
跪安吧。”
孙祺挂断电话,无奈地摇头。
整天摆什么大姐架子!
不过,虽然被杨密接连质问,他并没有生气。
反而觉得杨密这样真实的性格,无论是作为同学还是朋友,都显得格外真诚,很合他的脾气。
前世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不少关于杨密的负面消息,“黑红”这个词,用在她身上倒是贴切。
然而这一世相处下来,孙祺发现杨密并不像他原本想象的那么差,至少目前这个阶段,她还没有变成后来那样。
今天是《那些年》票房突破五千万的庆功宴,由中影集团主办,邀请了不少影视圈的重要人物。
孙祺觉得这是拓展人脉的好机会,便也给杨密发了张请柬。
如果是普通朋友,面对这样的机会多半会感激不尽,但杨密偏偏不,反倒要求孙祺亲自去接她,仿佛是孙祺求着她来一样。
不过说起来,如果杨密真的对他千恩万谢,孙祺反而会觉得不自然。
在他看来,朋友之间就该随意一些,不用处处道谢。
晚上七点,帝都冻方路上的希尔顿酒店灯火辉煌。
三楼宴会厅内早已座无虚席。
中影集团的面子很少有人不给,今天到场的的确都是业内翘楚。
国内五大影视公司中,华艺兄弟、光线传媒与博纳影业都派了代表出席,而且至少是经理级别的人员。
帝都电影学院也毫不逊色,邀请了不少知名校友,包括导演卢川和宁皓。
整体来看,可谓群贤毕至。
作为电影的男主角,孙祺无疑是现场最受关注的人之一。
不管是否认识,到场的宾客都纷纷向他点头示意,或拍着他的肩膀说几句鼓励的话。
与前几天在杭州参加百花奖时的情形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档次明显高了一个层次。
当然,更深层次的交流并没有发生。
今天的主角本来就不应该是孙祺,在这种场合,演员终究只能靠边站。
这也是孙祺决定转向导演乃至制片人方向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任何行业中,掌握话语权的位置才是真正的核心。
演员看起来风光,实则如无根浮萍,在真正的大佬面前几乎没有发言权。
时间到了,破冰仪式即将开始。
《那些年》的主创团队一同上台。
主持人先做了开场致辞,随后揭开覆盖的红布,晶莹剔透的冰雕数字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仪式正式开始。
不过,破冰环节并不需要孙祺参与,能让他们上台旁观已是难得。
执锤的是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和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分别代表发行方和制片方完成仪式。
两人分立两侧,同时敲击冰雕。
孙祺和刘一非站在后面微笑着鼓掌,充当了一回背景。
“咔嚓”一声,整座冰雕应声而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