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的指甲迸出的细纹越来越密,像是要碎裂开来。他看见朱仙镇的战场在眼前铺展开:岳飞的鬓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白,每一根白发落下,都化作一只白色的蝴蝶,扑向远方的天际,那是被透支的寿数在消散。战马的缰绳缠着圈土黄色锁链,每勒紧一寸,就有片鳞甲化作飞灰 —— 那飞灰里还能看见些细小的文字,是士兵们的家书,被生生烧成了灰烬。“史书没写...” 他咳出的血滴在拓片上,晕开的红雾里,孝娥正用金板刮着狱卒的青铜锁,金板上的纹路与她父亲铠甲上的纹路呼应,火花溅在证词上,烧出的洞眼竟与良渚玉琮的孔径完全吻合。玉琮里的微光突然变亮,将孝娥的身影映得清晰,她脸上的泪痕里还沾着些墨渍,像是刚写完血书的模样。
放生池的水面突然掀起巨浪,锦鲤在浪尖上翻滚,鳞片反射出七彩的光,照亮了池底的秘密 —— 那里沉着无数细小的青铜碎片,拼凑起来竟是半面铜镜,镜面上刻着的纹路与阴德银行的账簿封面如出一辙。当陶师儿的玉簪与祝英台眉心间的蝶影相撞,铜镜突然发出嗡鸣,镜中映出的不再是池底的淤泥,而是长桥的夜景:陶师儿站在桥头,发丝被风吹得乱舞,手里紧紧攥着那支玉簪,眼神里的决绝看得人心头发紧。“陶师儿...” 祝英台喃喃自语,眉心间的蝶影突然剧烈颤抖,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整座庙宇漫起的冷香越来越浓,浓得化不开,像是要将所有的记忆都浸泡在里面。水汽顺着锁链爬向青铜账簿的速度更快了,那些阴刻的字迹生锈的地方开始剥落,露出下面更深的刻痕 —— 那是岳飞亲笔写的 “精忠报国”,笔力千钧,像是要刻进青铜骨子里。在 “岳飞” 二字处蚀出的小孔漏出的青绿色光芒越来越亮,将周围的 “莫须有” 朱批照得褪了色,露出下面原本的批注:“功高盖世,忠勇可嘉”。
“破!” 两人异口同声的刹那,岳飞虚影的枪尖炸开五彩光流。金屑(雷峰塔)、木屑(香樟)、血珠(唐砖)、星火(战魂)、水汽(玉簪)在枪锋凝成漩涡,漩涡中心浮起半片青铜蝶 —— 马文才胸口拔出的那枚,翅尖还沾着祝公远混血因子特有的银灰,那颜色里藏着的无奈与挣扎,看得人心里发酸。当祝英台的符文化作活蝶扑入漩涡,岳王像基座轰然开裂,孝娥的金板从地底升起,那些灼穿谎言的证词熔成金液,在地面淌出条玉琮状的河。河里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像是被打捞起的记忆碎片,有岳飞在军帐里写家书的模样,有士兵们冲锋陷阵的呐喊,还有百姓们在城门口等待捷报的期盼。
雨丝毫无征兆地从晴空坠落。它们穿过蒸腾的香火,在碑前织出幅流动的画:鲁班的凿子正在雕琢一块木牌,上面刻着 “忠” 字;李亚仙的银簪在烛光下闪着光,照着她为郑元和缝补衣衫的模样;岳飞的枪挑着一轮明月,枪尖的寒光里藏着家国;白素贞的药杵在石臼里捣着药草,药香里飘着对许仙的牵挂;陶师儿的玉簪落在水面,激起的涟漪里藏着她的决绝。最后,画面定格成两只交握的手,左手掌心是 “木” 字疤痕,那是梁山伯当年为祝英台采药时被树枝划伤留下的;右手腕间是蝶形符文,是祝英台与生俱来的印记。
柏树枝头最后一片枯叶坠地时,叶脉里的血泪突然开出火莲。花瓣层层叠叠,每一片花瓣上都刻着个 “忠” 字,照亮了地宫深处的青铜门。门缝渗出的冰蓝幽光里,漂着些透明的手 —— 那是动力泉的 “生命流回收程序”,正顺着香樟根须往上爬,想要抓住那些刚刚被唤醒的记忆。但那些根须突然疯长,在门上缠出个巨大的 “水” 字,与长桥石栏上陶师儿刻的那笔形成道跨越时空的闪电。闪电劈中青铜门的刹那,门内传出一阵悠长的叹息,像是无数被囚禁的灵魂终于得以喘息。
梁山伯看着掌心的细纹慢慢愈合,那些关于朱仙镇的惨烈画面渐渐淡去,只留下岳飞鬓边那抹刺眼的白,深深烙印在记忆里。祝英台眉心间的蝶影慢慢收敛翅膀,化作个小小的金点,藏回皮肤下,只留下一点余温。放生池的水面渐渐平静,锦鲤游回水底,铜镜重新沉入淤泥,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空气中还残留着冷香与硝烟混合的味道,碑面上的齿轮与 “尽忠报国” 的字迹融为一体,那些暗红的粉末被雨水冲刷干净,露出下面崭新的刻痕 —— 是无数个 “记” 字,密密麻麻,像是无数双手刻下的誓言。
岳王庙的香火依旧缭绕,古柏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梁山伯和祝英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那些被掩盖的真相,被篡改的记忆,终究会像这雨过天晴的阳光一样,穿透层层迷雾,照亮每一个角落。而他们,会带着这些被唤醒的记忆,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忠与勇,爱与念,不让历史的尘埃再次掩盖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喜欢五行债:梁祝纪元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五行债:梁祝纪元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